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7 (1700-1725).djvu/8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元年,少卿曹戩寓此。其母喜茗飲,初無井,戩齋戒虔誠祝斸,地尺餘,泉忽湧出,人以孝感目之。劍池 ,在縣西南三十里,晉雷煥掘獄,得龍泉、太阿二劍處有石函,長踰六尺,廣半之,俗呼曰「石門。」

梅仙壇井 ,梅子真嘗窖丹砂於此,井水所漬,多化為禹餘糧,土人呼為「石中黃。」

磯頭灣 在曲江南岸

化龍潭 在縣西南七十里。相傳潭中有龍,歲旱禱焉。

進賢縣

壇石山 在縣後。相傳闢縣時得斷石,有「尉遲恭監修」 五字。其山乃縣治之根抵。

麻山 ,在縣南二十里。上有麻姑壇,遇旱輒禱於此。

金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山昔產金,其下有「淘金井。」 在臨川縣境。

槲山 在縣南,唐臧嘉猷隱此,其山木冬夏常青。

棲賢山 ,在縣東七十里。唐撫州刺史戴叔倫寓此,因名。

角山 在縣北七十里。山勢稜峭,多觕石。港南山 在縣南十里。其山平夷,旁即驛路,南接雲橋,北通羅溪。

北山 在縣北一百里,濱鄱湖,四周皆水,其土平夷,利耕作,居民千餘戶,元伯顏子中隱此。鍾山 ,在縣西南五十里,一名上下破山,二山臨水破裂。元大德間,得銅鐘十二。

漸山 在縣西六十里。山有石壁,俗呼「石倉。」 又有石如鎖,貫石竅中,搖不可脫。山北屬南昌縣。宋于此置驛。

何嘉山 :在縣治南二百步。宋知縣張嘉謀子贅邑何氏居此,因以「何嘉」 名。

盤賢嶺 :在縣治南三十里許。宋朱元晦與友人呂祖謙相遇盤旋於此,因名。

長歌嶺 在縣南五十里。相傳臧嘉猷與鄉人宴賞處。

焚香嶺 ,在縣南五十里。高四十餘丈,周二十里。

仙鶴嶺 在縣西南十里。

霧嶺 在縣治南百步,環迤如帶。元大德中,縣尹趙銓鑿為衢。

流嶺 在縣南二十里。有石泉,流不竭。

斂足嶺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相傳昔有異人于此斂足而坐。

銅嶺 ,在縣南二十里。上有巨石如銅。

黃嶺 在縣東五里,有泉注于「大蒲龍潭。」 羅溪嶺 在縣西二十五里。其麓有溪通鄱湖,多巨石。

北嶺 在縣東北十里。巨石奇峭,有泉水東出于洪源。

野塘嶺 在縣東南六十里。一名「野塘峽。」 巨石若盤,西五十步有泉,利灌溉。

泉嶺 距縣四十里。頂有泉流于澗,冬夏澄澈。高崇嶺 在縣南五里,嶺石形若臥牛,俗謂之「石牛窩。」

香爐峰 ,在縣東南四十里。其峰狀如香爐,時兩將作煙霧,滃然,上有許旌陽祠。

梅峰 在縣東南六十里。兩峰對峙,梅子真嘗憩于此。

仙鶴峰 ,在縣東十五里,上有華蓋廟。

雙乳峰 在縣北二十里。

仙壇峰 在縣東七十里。有仙壇在其頂,歲旱禱于此。

拜虎岡 在縣北二十里。孝子包實夫拜虎之所。

大歇岡 在縣東八十里,下接「小歇岡。」

赤岡 ,在縣東三十里。土燥而多赤色。

望夫石 在縣西欽風鄉。

大石磯 在縣東北三十里。其磯隨水消長,頂有巨石。

三陽水 ,在縣北六十里。源自南陽洞陽、武陽,流入于鄱陽。

院澤水 ,在縣東南五里。源出槲山,匯於臧溪,灣旋九曲,入鄱湖。

優游源 在縣西六十里。其源自槲山來,下注臧溪,復流與通濟橋水合。西有泉井,唐臧嘉猷所鑿。

看源 ,在縣東七十里兩山之間,其水亦從槲山發源,下與臧溪水相合,出通濟橋。

蘆蒿潭 ,在縣北八十里。其水通臨川縣積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