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7 (1700-1725).djvu/92

此页尚未校对

龍門山 :在清水巖之上。有穴洞玲瓏寬廣,可通人行。

雙泉巖 巖有二,一在州西一百二十里,巖口可容百人,內有石類獅,左右二石形如鐘鼓。有池,清泉澄澈,澇不溢,旱不涸。一在寧州東秦鄉,其中幽邃,有水渟泓,通武寧縣之康灘二巖,禱雨俱有應驗。

清水巖 在州東北二十里。南巖有石室,方平高深,兩旁嵌空,石乳異狀,巨石中立,像如獅子。又有鐘鼓石、龍麟石。北巖有石田、石鹽、石佛、石禾、石粟,又多蘭蕙。

靈石巖 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武鄉。巖結有庵,頂圓中空,狀若懸磬,幽致可遠囂塵,高僧多隱其中,亦一方之勝景也。

疊屏巖 在州西一百八十里修水之上。七臺峰 在臺源之側。

龍岡坪 ,在仁鄉。古艾子國故地。今土城遺址尚在。

鳴水洞 ,在黃龍山東南,水行兩石間,其高數十丈直下,聲如雷,流十餘里,始達平田。

櫻桃洞 在州治西一百二十里崇鄉四十五都。宋黃中理築書院於此,以延四方學者。石人洞 在州治西七十五里崇鄉四十九都。洞口有石如人,歲旱禱雨者以泥塗其首,輒應。雞冠石 在州東六十里泰鄉八都。形類之,故名。

「雲濤石 」 在修水上,山谷叔父襄所居處。「攔江石 」 在浮渡橋修水中。

金鐘石 在州西南二百里武鄉三十二都,狀類鐘,故名。

銅鼓石 在州西南武鄉大溈山。石形類銅鼓。相傳許旌陽逐蛟過此,石中有聲,揮劍劈之,一石中分為劍劈狀。今因其形勝,建守備營。神石 在武鄉三十二都。上尖削可望一境,中空闊容萬人,建有觀,朝謁者甚眾。

神石 在州治東二里修水下。周靜庵遇神人于此,故名。

龍石 在州西南二十五里,高八十餘丈,傍連大山,形如龍,苔蘚若鱗,有龍石雲崇之詠。挨人石 在州東南六十里路旁。高大如屋,下臨深潭,過者畏之。

抱子石 在州東十五里泰鄉六都修水之濱。高七十丈,廣五十步,上無草木。其前有二小石,高丈餘,屹然江滸,狀如人,因名「抱子。」

穿石 在泰鄉一都,去洋湖一里。屹立千仞,周迴約一里,中有洞,空闊可往來旋馬,古有仙跡。石柱 在州西南二百里武鄉二十四都郁江口。周迴二百五十步,屹如削成,柱下有神祠。石佛 在州西南三十里。高丈餘,宛若鐫刻,往來者瞻拜。水旱,居民禱之。

鶴源水 在州東北七十里。發源湖廣九宮山下,南流與修水合。嘗有群鶴飲集於此,故名。東津水 在州西一百一十里崇鄉五十二都。發源東津山,經港口入修水。

杭口水 在州西五十里高鄉三十七都。由小流柴潭、杭橋入修水。

腰帶水 在州北鳳凰山下,為州血脈,又名「秀水。」 南流折西,歷鸚鵡橋,又西歷三公廟,遂東折歷昇仙、高家、夏公諸橋,東湖市,南黃荊市,東望蓮橋,遶泮池,從伏龍橋出,合修水。其水迤邐縈帶,旋遶州心,一以鎮壓午山,一以毓靈士民,故謂之「秀水。」 今故道淤矣。

杏花水 ,在州治之西一百九十里仁鄉六十五都。發源幕阜山,經查田津直入修水。

安平水 在州東二里。發源毛竹山,經旌陽山麓入修水。

東鄉水 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泰鄉十九都。發源祥雲山,至赤江,會武寧鄉水入修水。武寧鄉水 在州西二百四十里武鄉二十一都。發源大溈山,東流經龍崖,合修水。

鹿源水 在州西八里。發源鹿源山,經直港入東鄉水。

百菖水 在州西北九十里崇鄉四十六都。發源大湖山,北流經北村入修水。昔有菖蒲生水濱,故名。

斂口水 在州東六十里泰鄉一都。夏冷如水,其流環山口,不見其出,故名。經楊湖口出合修水。

梁溪水 在州東七十里、泰鄉二都。經小港出,合修水。

瀑布水 ,在州西七里高鄉三十五都,自雞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