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8 (1700-1725).djvu/115

此页尚未校对

永豐縣

排山 在縣東二十五里周安鄉。山形排列如屏。《地理志》云:「出將富貴,綿遠不絕,周氏世家焉。」 宋有世傑者,為東南第二將,端禮者,為江南第十將,至今人尚氣岸,蓋茲山所鍾云。

雨石山 在縣東三十里周安鄉。石崖撐空,有巖洞,旱禱嘗雨,故名。

仙人掌山 在南三十五里。自蔣峰發脈,周迴四里。山頂石峰壁立,其側有裂痕如印掌。覆船山 ,在縣東十里。上有泉眼八十四,冬夏不竭,溉田萬畝。今泉眼存者僅三四耳,以其形似覆船,故名。

靈鷲山 在縣東三十里周安鄉。上有光相洞,兩崖如削。其西有寶積院,張忠文衣冠墓在焉。墓前又有《鄭威愍公廟》,以張同祀。

鶴山 ,在縣西二十里周安鄉。高八十餘丈,週迴六十里,有龍井,天欲雨則白霧上騰,人以為驗,旱禱之多應。

永豐山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山如石囷,下瞰溪流。傳云:「山生石乳,赤則歲旱,白則年豐,故名永豐。」

松峰山 ,在縣東七十里永平鄉。其山高百丈,周圍百餘里,東即浙西界,山嶺有龍湫,遇旱禱之輒應。

雙門山 在縣東三十里周安鄉。兩峰並峙,望之如門,高五十餘丈,周圍各二十餘里。東接衢州,北連玉山,有水東南流入玉山界。

三巖山 在縣東六十里周安鄉。高三百餘丈,周圍七十里,屹立孤高,六石峰相望,群山皆處。其下有三石巖,寬廣五六丈。三巖院建其中泉澗淵深,俗傳有龍蟄焉,旱禱則應。

星石山 ,在縣東二十五里永平鄉。俗傳避黃巢之亂者嘗往,其巔有藏金焉。今夜分每見火光。所謂「夜識金銀氣」 ,其此類歟?

青金山 在縣西二十里崇善鄉,接上饒境。三峰鼎峙,最秀拔。

釣臺石 在縣東十里東懽橋上有石巋然,上可坐十數人,形類釣臺,故名。

永豐溪 一名「乾封」 ,發源建寧盤亭,入永豐縣界,流三十里與雙山、柘陽溪合。十里至四都,與杉溪合。又十五里至縣前,直抵上饒龍潭,與玉山水合流。

永平溪 ,在縣東四十五里永平鄉。岸多杉木,一名「杉溪。」 四十里入永豐溪,合扺上饒。

卓鍚泉 在縣周安鄉博山寺。後唐紹國師開基於此,因無水卓錫得泉,故名。

興安縣

重山 在縣北八十里。重巒疊巘,岧嶢巀嵲。宋謝文節公築室讀書於其上,因號「疊山。」 今書院遺址尚存。

巖山 勢由重山來,迂紆昂伏數十里。再折而南,平巘絕壁,谺然嵌谾,可容萬人。有石泉,甘美可愛。

赭亭山 在縣東五十里。山形方正如削,望之亭亭,其色赤,無林木,旁一小山相肖,曰小赭亭。俗稱「東漢李恂封赭亭侯」 ,即此也。今義居李氏,蓋其後唐末黃巢之亂,人多避難居焉。

黃山 ,距縣六十里,與筆架峰相連。上有巖,可容千餘人,常避亂於此。

天台山 ,在縣東四十里,有古剎,踞巨石上,樓閣崚嶒,駕空峭立,由石梯循級而登圭峰、赭亭、鶴石諸山,可一望了了。左右有一線天、鴛鴦、蓮花屏風諸異石,刻「虎嘯」 二字及呂仙像於壁,遊人多留題焉。

橫峰 在縣東四十里太平鄉。高二十餘丈。其下居民稠密,多以陶器為業。

筆架峰 在縣六十里,由笄尖蜿蜒而下,矗起三峰,形如筆架。

岑山巖 在縣北二里許。石洞空闊,洞中有觀音閣、金剛樓、鐵瓦觀。門前有石穴,出水最清,名「介泉」 ,凡遊者濯纓於此。崖後有石獅、石象、石鯉諸形狀,有一滴泉,大旱不絕。有仙人墓,宛如冢。傳為仙巖慧庵上人卓錫所在。

清流石 在岑嶺。泉流甚清,舊刻「清流」 二字於石,有亭。知縣劉一貫建。

南源 在縣葛源內,四山高聳。唐進士鄭畋居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