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0 (1700-1725).djvu/11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易稱相山。巴山者,相傳云:「東漢尚書欒巴,字叔元,魏

郡內黃人。」《神仙傳》云:「蜀成都人。」史稱巴好道,順帝時 給事掖庭,仕至黃門令。性質直,學覽經典,雖在中禁, 不與諸常侍交。擢拜郎中,遷桂陽太守。始為桂人定 婚婣喪祀之禮,興立學校以獎進之,雖幹吏卑末,皆 課令習讀,程賦殿最,隨能升授。七年,乞骸骨,用李固 薦,拜議郎,守光祿大夫,與杜喬、周舉等八人巡行州 郡。巴使徐州,還,遷豫章太守。郡土多山川鬼怪,細民 嘗破貲產以祈禱。巴素有道術,能役鬼神,乃悉毀壞 旁祠,剪理姦巫,於是妖異自消。百姓始頗為懼,終皆 安之。是時,分豫章郡東地至臨汝縣,則今撫州之境 也。而相傳以為巴治妖民嘗至此,故民間思之不忘, 以巴之名名茲山云。其後嘗置巴山郡,在縣西南四 十里,遺跡猶有可考,而縣西門曰「巴陵門。」巴山至縣 所從之地,則山果以巴得名久矣。巴後遷沛相,徵拜 尚書。順帝之葬,有司多毀民間墓,巴上書切責,禁錮 還家。二十餘年,用竇武、陳蕃薦,拜議郎。蕃、武之禍,以 黨謫為永昌太守,辟病不行,上書理蕃、武冤,下廷尉, 自殺。而相傳巴有墓在山下而立祠焉。今為廣教僧 寺,而山巔併祀南昌尉梅子真與叔元,而唐、鄧、葉三 道士配之,蓋出近世云。故宋紹興二十六年,有宣教 郎知縣事鄭圃孫懋為令,以告民曰:「周人以諱事神 而名,不以山川名山曰巴,懼民久以為未安也。洞庭 有山,以洞庭君之所居,而謂之君山。欒君自豫章為 沛相,獨不可謂之相山乎?」乃酌酒以告神而神悅,暴 之於民而民從,遂更名相山矣。咸淳元年,縣寓公、朝 奉大夫、知邵武軍事師得遇等言於朝曰:「縣有漢光 祿大夫欒豫章之神祠墓存焉,其神名在史冊。守郡 有功,立朝有節,訟陳、竇之冤,竟以身徇,風節凜然,可 以謂之神明者矣。吏民祈禱必應,而淫巫瞽史,名稱 鄙野,非教民事神之道。按《祀典》,崇寧三年,賜東明縣 柏梁橋欒巴廟曰顯應廟」,大觀四年,封巴為沖惠侯, 顯應廟矣。其巔之祠,與梅子真同命得賜「妙濟靈純 真人」之號者,則用道家之言也。欒君生時,靈異著人, 人能道之,而斯邑之民,有求輒禱,有禱輒應,千百年 以來,殆不勝紀。而《圖志》無文字金石可徵,考而邑民 飲食必祀,則不誣也。國朝大德丁未,予留斯邑。是年 大旱,八月「旦,迎神至縣治,大雨連夜,嘗識其事於廟 中,已而廟燬,予文亡焉。後三十四年,為至元庚申之 歲,其旱尤甚,苗有未入土者,民甚惶懼,乃四月三日 也。」承直郎達魯花赤鄄城保童齋肅恭望,遣其簿將 仕佐郎豫章舒文琰疾馳詣廟,迎神像至縣以禱。拜 跪未終,薌燎方熾,而林風四起,陰雲以興。簿至祠下, 悃愊之祀方申,要迎之具未起,震電已作於門廡,駿 奔不及於猋馳。保童率其屬,奉迎於西郊。祝史未及 成禮,而沛澤滂沱,衣冠盡濕。隨至邑治,雨,連三日夜 乃止。四境以沾足告,大家細民具牲胾醪酒,大享相 繼。神之冠服、輿帳、旌斾,煒煌一新,不待勸而自至。乃 命典史豫章胡天祥伐石於城北,使教諭新城速予 文以傳之。予曰:「諾。」又使稅副濟南魏淵奉神像還祠。 所過旄倪,留戀忻感。淵乃周覽祠墓之舊跡,識山川 之奇偉,而歸告,得神之情焉。既而五月又不雨,遍禱 群望,神在禱中。是年會府及郡禱皆苦,而縣自六月 三日雨,十二日又雨,而旬日之間,雲雷常興。四郊在 望者,或十里,或「數十里,或百里,或一日,或一夕,或一 時,隨地而足,稽諸旁近,最為沾渥焉。是時保童悉力 禱祈,以為己任,兼旬齋戒而不問,嚴屠宰之禁,厲不 虔之俗,家有疾苦而不顧,身受勞苦而不辭。丞忠翊 校尉縉山張榮與簿及典史實協心焉,必得雨而後 止。為吏者其憂民如此,其必有以鑒其誠者乎?」天祥 以石具告,乃序其事而傳之。又為作《迎享送神辭》曰: 「有敦維崇,其阻九陵。時翕時舒,與雲俱興。降丘作神, 朱紱赤舄。尚書邦君,司命司直。自古在昔,於我故懷。 我識其來,嘗與雨偕。公宇斯穹,私宇斯潔。神君假思, 無怒伊悅。高山峻巖,孚與禴禋。禴禋不違,俯依我人。 我人何有?有尊有俎。黍稷既阜,酒醴」維醹。捭豚為羞, 有炙有羹。神來顧歆,百物之精。神昔故鄉,父老燕喜。 千載在斯,不醉無起。乃大乃神,碩彥乃生,為嘉為厲。 為棟為楹,為美為英。寶藏興殖,無有遠邇,來被來澤。 仰其虛矣,穹窿休明。就其奧矣,流動滿盈。時有序代, 神不可極。曾孫孫子,有祀無斁。

《金谿總論》
明·劉章彝

「省會豫章,郡歸昭武。」昔也鎮名上幕,今之縣字金谿。 建於淳化之初,志自景定之始。次分星紀,上應文昌。 天市東垣,遇南方之六宿;太微司命,值上台之次星。 燦天相於南辰,耀天權於北極。斗十度而餘一,畢五 車而在中。分五嶺而帶七閩,吸汝川而關靈谷。左廣 右撫,前建後饒。方正五行,縱橫百里。煙村柳野,星羅 七七之都;曲水環山,雲連六六之嶺。北拱辰以為政, 南迎薰而歌風。樂阜成於四方,變協和於東土。黃生 倡義,何撫樂成,外列六鄉,內分三市。「任三萬九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