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0 (1700-1725).djvu/15

此页尚未校对

商婦彈琵琶,作《琵琶行》,立亭於此。明萬曆間,兵道葛寅亮別創潯陽驛西,今廢。

浸月亭 在府治西甘棠湖中。墩圓如月,白居易作亭其上。後人因其「別時江浸月」 之句,故名。今廢。

煙水亭 在甘棠湖中,後廢。明萬曆間,主事黃騰春築臺立亭,四面皆水,為宴遊佳勝。

皇清順治十七年,員外郎崔掄奇重修。

墓道亭 在府治南石塘鋪之右,覆《濂溪先生碑》。

「三笑亭 」 在東林寺側。

白蓮亭 在廬山之麓。謝靈運為慧遠鑿池,植白蓮。

冰壺亭 在東林寺後,因「冰壺泉」 名。

夜話亭 在圓通寺。宋居訥禪師與歐陽修夜話于此,因建亭其上,後圯。崇禎間,布政朱之臣命同知楊學孔復建。

疊翠亭 在府城南五十里。岳飛建。

攬秀亭 在府治南。元總管李黻建,今廢。「錦秀亭 」 在錦澗橋之上。

《半雲亭 》在《錦秀亭》之上。

甘露亭 「去《半雲亭》」 五里,明洪武間建。

披霞亭 舊名「著衣亭」 ,王陽明過此,更名曰《披霞亭》。

《醫俗亭 》在《披霞亭》之左。

御碑亭 在天池寺東。明太祖製《周顛仙碑》,建亭覆之。

聚仙亭 在天池之西,明洪武二十六年建。因周顛仙、「天眼尊者」 、徐道人、赤腳僧,故名。

「草堂 」 ,在香爐峰下,《白居易建》。

鹿池 在松光嶺西谷。昔有人獲一孕鹿,遠公見而憐之,放養此池,因名焉。

煙墩 明正德間,江山多遊寇,兵備副使馮顯「十里設墩,效邊郵之制。濱江十餘所,白石磯一,回風磯一,柘磯一,菱石磯、香爐墩、時家路口各一,官湖、鳳凰山、高廟、赤湖港各一。江南地形蛇曲,林木密蔽,水氣昏暗,不便偵瞭。寇之來也,以舟乘風之便,待舉烽火,緩不及事,墩無所用。」 今廢。

《李北海碑 》在東林,宋元祐七年,寺火,碑壞。住山古智禪師既新其寺,復取李碑重摹刻之,立於虎溪橋上,後坊毀碑損,移墄神運殿左。《虞集碑 》在東林寺虎溪橋上,今移神運殿右。《趙子昂碑 》在東林寺神運殿前,今僅存數字而已。

《柳公權碑 》,唐崔黯撰文在東林寺岡上,有百餘字清朗,今亦移神運殿壁。

王文成陽明詩字 ,書於東林寺三笑堂壁。明萬曆間,榷使張圖紳改遷三笑堂於五佛殿外,舊壁拆毀,猶存其半堵,以木架之,今移入影堂。其刻「三笑堂」 者,係雙鉤。又天池寺有大書四幅,其二幅為督府幕客奪去,餘二幅寺僧珍重藏之,非其人不與見矣。

《李玭碑 》在太平宮,今燬無存。

《阿育王文殊瑞像 》,在東林寺。即陶侃都督武昌時,漁人網得於江中者,遠公迎來東林,後失明。萬曆末年,遠法師塔堂中供四菩薩像,文殊耳有蜂窠大梆,和尚用指去之,鏗然有聲,洗之,乃阿育王故像。今建有瑞像閣。

趙子昂,石刻。《大士像 》,在煙水亭壁,耕者得於東門外土中,關使者溫良璞購迎於亭壁。淵明《醉石 》,在濯纓池下。

劉仙石 在太平宮內。《南遷錄》云:「殿階有石一株,劉越僊人居之。嘗邀康先生過其處,云『山陰有石高三丈者,吾宅也』。」 後作小亭其上。今皆不知所在。

德安縣

尉司 在縣治西一百二十步。宋乾道間,縣令李方中創,今廢。

監務 在縣治西一百餘步。宋淳熙間,縣令劉允迪創,今廢。

酒稅務 在縣治西一百二十步。宋紹興間,縣令吳廣問建。兵燬,故址存。

苗倉 在縣南三百四十步。元至正間,縣尹達魯花赤保義目忽難建。壬辰兵燬,址存。

蒲塘驛 唐武德八年置。貞元中改為蒲塘場。咸通五年,刺史李章復置。後改為德安縣,移場於縣之東北一里許。宋仍為驛。淳熙七年,縣令趙有《蒲塘驛碑》。義門遺跡。 在縣治西北六十里。

《百犬牢 》,陳氏所謂「一犬不至,百犬不食」 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