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0 (1700-1725).djvu/33

此页尚未校对

婺女《揚州地里志》:「吳地,斗分野。越地,牽牛,婺之分野。」 《史記·天官書》:「斗、江、湖,牽牛、婺女。」 劉向曰:「吳越屬斗、牛、女分。」 《唐書》:南斗在軍漢下流,當為吳分。牽牛去南河寖遠,自豫章迄會稽,南逾嶺徼,為越分。

諸說,建昌星野在斗,或曰牛女之交,或曰須女。而《唐書》又以豫章為越分。天道遼邈,未敢意測。《正德郡志》云:「據《晉史》,州郡纏次,豫章入斗十度。」 其引語曰:「陳卓、范蠡、鬼谷、張良、諸葛亮、譙周、京房、張衡並云:『夫陳卓,魏太史令,去漢未遠,范蠡而下,多漢人也』。」 建昌,漢豫章屬邑。故今所入宿度皆從《晉史》。而《嘉靖郡志》則又據《撫州志》云:「南斗六星,凡二十五度。其第四星主豫章,則四度有奇。豫章之疆凡千里,約二百五十里有奇而當一度。」 豫章既入斗十度,則撫州去豫章二百里,將入十一度矣。今按:南城去豫章三百餘里,則其入十一度比之撫州似尤可據,故以為十一度。

建昌府山川考        府志

本府。南城縣附郭。

高空山 在治南。宋侍郎聶子述居之。一名「黃家山」 ,又名「登高山。」

郭家山 在治西南

陳家山 ,在治西,今張宮保宅在其下。

麻姑山 在府西南十里間,勝概名天下,郡之鎮也。按《通志》:周迴四百里,即《道書》三十六洞天之一。山有五老、萬壽等峰,山麓有桃源尋真亭,半山有半山亭。其前第二谷,山水飛流而下。稍上二里許,有瀑布飛下三百餘尺。旁有雙練、北流、湧雪、雲間、垂玉諸亭。山門榜曰「丹霞」 ,小有洞天,門內有忘歸亭,旁有水簾巖、碧蓮池、會仙亭。又有仙都觀,觀內有澗長流,世傳麻姑於此山得道,故名。唐劉禹錫詩:「曾遊仙跡見豐碑,除卻麻姑更有誰。雲蓋青山龍臥處,日臨斗洞鶴歸時。」

大富山 ,在縣東五里。甯道立有詩。

芙蓉山 在縣東十里。聯枝疊瓣,宛若秋江上芙蓉。張柏崖有詩。

東界山 在縣東二十里。宋元祐中,甘露降。席帽山 在縣東五十里。上銳下闊,若席帽然,半山有石如人立。或曰:「南唐保大間,范越鳳擇地於此寘帽,因名。」

太平山 ,在縣東五十里,勢寬平。昔劉仙師乘驢於此,今尚有跡。

魚蜦山 ,在縣東八十里。山極斗峻。

劍山 縣東八十里

龍門山 ,在縣東六十里。上有天井。

大旭山 在縣東八十里。山高,日光先見,故名。禪山 在縣東七十里。遠坐端聳,若禪定者然。舊《志》云:「山側有金船,遇風雨夜光景著見。」 石筍山 在縣東二百里,有石尖銳如筍,上聳天際。張孟琛有詩。

從姑山 在縣東南五里。魁然圓頂,若人踞而坐。登山緣石磴而上數百級,有雙石峙如門,名鐵關。又上數十級,為靈峰寺,殿閣皆倚巖瞰坐為棧道。左有小巖,名觀音山,石泉聲淙然,懸岩為井,清寒襲人,名「玉井。」 又左有石洞,沓而深黑,一名伏虎洞。洞中竇名「玉竇洞」 ,橫貫石中,石壁立而中裂,一裂痕若齒,名「天梯。」 一山巋然當空,名「天柱。」 據天梯仰窺,天小僅如線,名「一線天。」 岐出稍上,數十級,可至絕頂。頂有石如枰,世傳仙人奕於上。二江如雙虹,自天蜿蜒而下,勝概萬狀,真足為麻姑之從也。名人題詠甚富。

垛甲山 縣西四十里麻姑山。嶺之北,疊石層層,若垛甲然。

仙山 在縣西五里。陳繹詩:「佳山多在郡城西,草莽煙雲路轉迷。」

銅山 ,在縣西十五里。

霧應山 在縣西十里。常有霧雲覆頂,而禱多應。

廩山 在縣西十里

楊公山 在縣南十里

虎頭山 在縣南四十里。

雲山 ,在縣南六十里。唐時有虎巖師仙化於此。

鳳凰山 在縣北二里。世傳鳳凰嘗翔於此。今重九日,老幼扶攜,窮日登覽,昉桓景登高之意。楊傑《凌雲亭》有詩。

女冠山 在縣北五十里,又名「七寶山。」

章山 ,在縣北五里。喬松修竹交蔭。

雲蒼山 ,在縣北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