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0 (1700-1725).djvu/35

此页尚未校对

岳溪 ,在縣北三十里。發源自岳口。

龜湖 在縣東五里。《地讖》云:「龜湖衝破狀元生。」 淳祐中,張淵微及第,狀元。一名蟜湖。

師姑湖 在縣東四十里。世傳舊為尼寺,一夕大水,寺湮成湖。

天湖 在縣東四十里五藏巖之側。一石山如禾囷仰,高逾數百仞,攀躡而上,至絕頂,有田數十畝,雖極旱而常稔,故曰「天湖。」

金龜湖 在縣東五十里。湖中有石,端伏如龜,旱則半露,人皆見之。

龍湖 在縣東八十里。舊有龍遊其間,人或見之。

蛤湖 在縣西三十里。有石磜百丈,飛瀑下入於湖,多產蟹蛤。

天井湖 在縣西南二十里。高山上水色藍碧,水淺則旱,溢則雨。里人以是為卜,謠曰:「湖水淺,今年旱。水滿湖,禾不枯。」

鯉湖 在縣南四十里。昔有雙鯉遊其間,其南為上湖,其北為下湖,故又名為「三湖。」

高梘湖 在縣北十五里。舊名聚水湖,灌溉高梘莊官田,故易名「大源。」 龍潭 在縣東十里。昔為人居,一旦龍出,陷為澤。

高志潭 在縣東十五里。潭深莫測。宋元豐間,有漁者沒潭捕魚,信宿乃出,云。潭中近驛路有石巖,廣約四五丈,穴復高燥。時陰晦,直入巖底,遂迷所出,三日乃霽。巖穴映光,隨處得故道而出。治平中,大水,鄉人見黃龍橫於水上,壅漲高數丈,潭亦湮塞。

黿潭 在縣東二十五里。舊有黿出於中。近有漁者云:「潭深不可測,盛夏水冷如冰,其中有石穴,不敢近。」 潭側有萬民居,治平元年,堂甓偶發一竅,極深,多投鐵器併稿秸,畚土築之。今履其上,猶瓏瓏有聲,或以為黿穴其下。

黃母潭 在縣東四十里。上有雲氣滃翳,過者凜然。

諶母潭 在縣東四十里。巨蛇間出,鱗甲爛然。歲旱禱於潭者,初投紙疏,必深沒,隨即復浮,屢有驗。

石壁龍潭 在縣東四十里。父老相傳,「中嘗有龍見。」 宋紹興丙子,雷震晦冥,忽有物鳴,聞數里,如是者月餘,人以為龍吟。

天井潭 在縣東七十里。世傳,欲雨則電光,內有龍蟠,禱輒應。

魚蜦山龍潭 在縣東九十里。其深莫測,人呼為「海眼」 ,有龍居焉。側有龍王廟。歲旱,以鐵投潭,雨隨如注。明成化間,有巫者主壇,命兒投鐵符於潭,雷雨暴至,一黑犬迫兒甚急,隨死焉。或曰:「龍怒而傷之。」

石虎潭 ,在縣南半里許《地。讖》云:「石虎潭填出宰相。」 宋紹興中,果填。後曾布拜相。

金龍潭 在縣南十五里麻姑山上。《舊志》:「唐明皇投金龍於石池中,感黃龍見。」

曾潭 在縣南七十里。側有龍王祠。

界潭 在縣南八十五里。界在南城、南豐之間。上有危全諷祖墓。

投龍潭 在麻姑山

金潭 在縣北四十里。每雷雨將作,則雲氣滃翳於上。

中洲 在通會門外大江之中,草木蔥蒨,春水雖泛漲而洲不沒,人咸異之。《地讖》云:「洲生毛羽出翰林。」 後程鉅夫官翰林。

麻源 在縣西十五里。循溪而入,名「茂林修竹」 ,土田沃衍。

《桃花源 》:在麻姑山。

洪源 在縣南十五里。舊有小溪。宋至道元年,一夕水暴發,有雙鯉。

九曲陂 在縣西南

天井 在縣東二里許。深不可測。

龍門山天井 ,在縣東十里。泉湧,歲旱,里人取水,禱輒應。

九龍井 在縣南四十里。凡有久旱,輒禱此。湯塘泉 ,在縣東八十里。有泉湧出如沸湯,至冬熱尤甚。

靈泉 在縣東北八十里。一名「湯泉」 ,一名「法水。」 定應水 ,在縣南五里秋澤巖側。歲旱取水禱之。

「神功泉 」 ,在麻姑山。味極甘洌,釀酒尤佳。「虎跑泉 」 ,在麻姑山。

紅泉 在縣西十五里。麻源三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