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0 (1700-1725).djvu/47

此页尚未校对

郎君橋 跨秀嶺、石雩二水。嘗有漁人見石人立潭上,故名。明永樂中,里人曾汝勵、唐允敬重建。

竹橋 圮於元末。明景泰元年,里人黃欽義、唐柔義等建。

闌丹橋 地名「慶源。」 明景泰五年,曾汝勵建。新陂橋 。明正統十年,里人高秉仁重建,立塔廟鎮之。

跨石橋 南唐保大二年,賴居士建。旴姥源流至此始大。

深水橋 明景泰間,丁襲常同高秉仁重建。巴口橋 ,跨璋水。宋淳祐中,令程巖建。

銀溪橋 宋居士李邦建,郡人夏良勝《記》。「郭坊橋 跨石雩水」 ,程巖建。

楊梅橋 跨龍井水。宋人吳大可建。

厚屯橋 跨旴水。宋慶曆二年,里人廖以善建金障橋 。對金障山,故名。

通濟橋 在中坊。何椒丘記。

古隔橋 通石城縣。明成化間,義士黃璋建。壩上橋 ,跨鐵爐坑。水,庠生幸英建。

沙羅橋 在平西壩上。富民寧都曾喬巒建。「茗坑橋 」 ,跨秀嶺,曾喬巒建。

宣化《義渡 》員外李喬記。

順化義渡 舊有順化橋,元末已廢,員外李喬《記》。

揭坊渡 舊有揭坊市,即今縣治。

「白田渡 」 《易》用信造。

《東園》渡 邑人何伯琛造。

《小勳渡 》,民間造。

白水渡 在白水鎮

雙蓮橋渡 :在麟角里。

竹義渡 里人饒希明造。《瀘溪縣》。

接龍橋 在北門外,為往來通道。先時架木為之,水漲則橋斷。天啟元年,知縣王德純議派糧甲興建,橋未完而公以艱去。通判張兆曾署印,因為續錢糧不足,募助以充之。後知縣李辰竣工成橋往來利賴。今廢。

鸛巢橋 在西門外

椒澗橋 在東隅五里

廣濟橋 在一都,主簿曾漸建。

赤境橋 在三都

白沙板橋 在十六都

高陂大橋 朱介復糾眾建。

鯉魚橋 在七都。鄒繼東造。

丁字橋 在十四都南城。邑令苗蕃詩:「山下丁字橋,奇絕更幽古。東與南流合,石梁在中渚。家家竹紙房,飛輪為之舞。輪飛水自舂,不見誰操杵。闊柏次垂杉,蒼筠莫可數。驅車且停停,欲訪深林麌。卻怪陶彭澤,五柳亦幻語。家近盍來茲,勝似桃源譜。」

山溪橋 在十三都。危鑑九建。

真如橋 在十都

潺陂橋 在十都

桐埠橋 在十都,今重建,有記。

余坊橋 在十一都

雙港橋 在十三都。鄧智余造。

陽公橋 在十二都。丁四可捐貲,鳩眾重建。草坪橋 在十一都。

葛坪橋 在十五都。魏以仁等捐貲,鳩各都重建。

茶溪橋 在十三都

馬家橋 在七都

歐家橋 在八都。孫奎《記》:「旴」 東北有水焉,其流甚曲,兩山夾輔而去,因以曲澗名之。是澗發源閩境,無慮數百派,皆自深谷中穿岩壑出,而西北流,至澗之上游十里,則群派皆會於一。蜿蜒而西五里,乃折而北。至澗東,又折而西,逆旋而南,復迴翔而西,若兩瓊相連之狀。乃北流而西,又蜿蜒二十餘里,入於旴水。蓋環旴數百里,水流之曲未有若是之奇絕者也。

貴家橋 在七都陽溪

磜下橋 在十一都蒿溪石橋 石壁次李念功捐貲,糾吳雲等建。初溪渡 在縣北十里,往府通道,歲編渡夫一名。

通福渡 在一都

稅溪渡 在一都

潘溪渡 在八都

塔前渡 在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