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0 (1700-1725).djvu/69

此页尚未校对

故石隙間尚有破錢朽貫,故名。

仙人巖 臨溪峭壁數百仞,天氣清明,巖中光彩動搖,隱隱若一童子出沒其間。舊傳巖中有仙骨存焉。

《碧蓮池 》在麻姑山。

「流盆池 」 ,在麻姑山。

雲門石壁 在麻姑源三谷。壁間有宋郡守翁逢龍《祈雪詩》。

九殿 在縣東南,過麻洲渡七里間。基址爽塏,林木叢茂。按《舊志》,五代危,全諷起兵時,欲刱九殿於此,纔及五殿而止。至今遺跡猶存。

望仙亭 在郡城膏露門石城上。宋大觀二年,郡守毛均卿建,壯麗顯亢、麻源、麻姑二山皆寓目前,即團的角,今改名「望仙樓」 是也。

甘露亭 在元妙觀。宋景祐間,甘露降松上,因建此亭。李旴江有詩。

樞密府 在從姑山麓。宋樞密使包公恢歸休於包坊,而別開府第於此。至今人名其地曰「府門下。」

紅碧東園 《舊志》:宋開慶元年,郡守曾埜以廢熙春園改建亭曰「君子」 ,曰「射亭」 ,曰「香紅」 ,曰「竹洞」 ,曰「清暉」 ,曰「瑞泉」 ,曰「曲水」 ,曰「近民」 ,曰「梅關」 ,曰「留客」 諸亭。元初已廢,後立旗纛廟於基上,今名「花園前」 是也。

總清園 在城東三里龜湖上。宋寶慶中,侍郎矩齋曾公穎茂所建。園有亭曰《清心》,曰清白,曰清曠,曰清修,曰清閱,曰清好,曰清艷,曰清峭,曰清妍,曰清暢,曰清賦,曰清真,曰清婉,曰清淑,曰清華,曰清眺,曰清漣,故合而名之曰「總清園。」 後黎水衝決,園圮於江,或曰今龜峰寺乃其餘址。南塘園 在城南門外,亦侍郎曾公游息之所。中有「思納堂」 ,元既廢,而「南塘」 之名猶存。

老彭村 有曾潭,彭氏居之。有老翁百餘歲。宋淳祐間,知軍事鍾季玉書「老彭村」 三字表其門。隨奉朝請,復其家。今額猶存。

新城縣

廢東興縣 在今東興鄉石門里,地名城口。吳置,隋省。唐復置,尋廢。今城址平夷已久,乃以名其鄉云。

廢永城縣 在縣北三里。隋分置之而尋廢。唐併入南城。宋紹興間,新城置縣,或謂即永城縣故址。

東田障 在東興鄉。離亂之際,人多避難於此,猶有壕塹,謂之「障」 ,保障之義也。

坐禪石 在禮教鄉葛蒲塘。其石大數圍,上有巨履跡、膝痕。相傳有閩僧來遊,禪定於此石,後得道,遂留此跡。

奴歸洲 在東興鄉。宋元豐草寇廖恩屠掠入境,戍兵於此。將官彭左藏下營於飛鳶之東村,今有營心、上營、下營存焉。廖恩招降左藏,命曰「廖賊」 ,乃歸趙家之奴,因名奴歸洲。在飛鳶嶺旁,後洪水衝決。

豐南洞 在四十七都。其洞居石崖,山嶺平開一洞,面巽。正統間,都人竹溪楊子諒拉望人李道清秉燭入洞以訪遺跡,盡七燭尚未能窮,疑懼而返,相傳「透南豐縣。」

石門寨 ,在東六十五里。五代亂離,有黃吉者,智勇絕倫,盜聚於此,至令犁鋤耕畝,猶或有兵刃箭鏃之類。

南豐縣

舊治 在天授鄉文教里西英保土屯耆有土城,高六七尺,周一里,今屬廣昌縣。

沉香榻 在紫霄觀。有石巖,懸壺先生委蛻所也。巖極高峻,人跡不能至。中有一榻,堅黑如沉香狀,與石函、丹竈今俱廢。仙人掌石 在石仙巖,即冷真人委蛻之所。世傳巖石欲墜,仙人一掌撐之,儼然指跡。

龍母墓 在縣南八十里。宋呂孚《記》云:「熙寧間,農夫游賤妻劉浴於溪,遇黃犬迫而有娠,產兩鯰魚,以大缸貯之。須臾,雷電晦暝,失魚所在。後三日,劉亦死,葬溪磯阜之上。數日雨,溪大漲,眾見兩魚循繞墓前,疑以為龍也。」

嘆君嶺 在縣東六十里。宋建炎間,太后孟氏過此發嘆,故名。

南臺 在縣通濟橋南岸。白鶴仙人有讖云:「南臺沙上,南豐出相。」 唐太和中,置寺南臺。宋治平中,改曰保巖。有圓覺師者,建僧伽塔其上,從臺下潭水中運沙以供卜築。未幾,曾文肅公布拜右相,今臺石猶存。

放生池 在縣南旴水。上自金魚潭,下至神龜岡。宋詔天下立放生池,有司禁網。後廢,名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