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0 (1700-1725).djvu/7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野鴨池 在縣西「軍峰絕頂三仙祠側石上有池,徑尺餘,深不滿石,非溜非泉,四時不涸。山高風疾,百鳥不至,惟見野鴨常浴於池中。」

「雲莊 」 ,今失其處,曾密公別墅也。

雙松池 在縣東六十里,化成寺之側。唐天祐間,謝禪師植雙松於池上,至今猶存。

王母池 在東嶽廟中。舊傳人有辨曲直者,以紙錢投其中,直則若有物掣入水,曲則浮水面不受,人甚異之。

墨池 在縣南讀書巖內。曾文定公在巖讀書,嘗洗硯於池,水猶有墨色。

《南源莊 曾子固》詩:「床上不廢看青山,門前便踏南澗路。」

石佛 今穢處民市,可謂佛頭著糞矣。昔人有詩云:「潭上金光丈六身,潭中佛骨鑄多人。無生卻笑翻多事,鏡裏青銅弄一塵。」

《碑記》亭 在七都。曾文肅以歐陽、王荊二公撰墓誌詩文,刻石於茲,歲久圮。元大德,知州重修,今又圮。

廣昌縣

舊城 環五里,宋端平甲午,新城令趙礪夫攝邑,奉憲旨築鑿,功未竟而寢。

程禪師巖 在文上里潘田山下有巖,廣二百步,林木茂盛,人跡鮮至。師嘗隱於其間,人莫知之。歲旱,忽有人遇於巖前,師云:「歲旱我雨。」 鄉人以齋飯祠之。既而雷雨大至,如桶注焉,故人號曰「程水。」

仙棺巖 ,在小陵峰。巖中髣髴見朽木,相傳乃沉香棺,昔仙人蛻形於此,高不可陟。

頭陀巖 在天授鄉。方廣一畝。宋太平興國中,忽有一錫卓立巖下,眾以為異。後有僧過之,曰:「此天台山李頭陀之錫也。」 語畢,僧忽不見,里人乃為頭陀像以奉之。巖有井,深尺許,四時不涸。泉出早則歲不旱,泉出遲,歲必旱。鄉人於此占之。

豢龍盆 在縣西南一里龍泉觀前,有龍居焉。潭上有石盆,道士伍之奇餘飯置盆中,龍化為黑犬食之。

素女石 在天井里。俗傳有素女坐石理髮,見者異之,拜求富貴,忽隱深潭。宋道士丘嗣岳嘗召龍禱雨。

龍湖 在安上里。漁人得雙鯉,其夜光燭於天,次日攜至湖邊,躍入湖化為龍。其湖水深無際,故曰「龍湖。」

《石壁海眼 》在長下里。壁高三十餘丈,上有海。一日,有人在石壁上俯瞰海眼,以繩出之,即所洗甑。

白蓮池 在縣惠安禪院之東。唐儀鳳間,居人曾延種紅蓮數載,忽變為白花,瓣中得「《金範觀音像》。延乃捨宇為寺,後數年又變為碧。宋熙寧間,長老智濃重修院宇。池中後產瑞蓮花,因建堂宇於池上,以表其瑞。」

茨葫銀場 在縣南十里。宋於此冶銀,後寶山崩,壓死數百人,期年場猶流血,遂廢之。

南豐縣城 ,舊在本縣「土屯」 耆塘,開元中,邑宰游茂洪得奏,徙南豐治。

瀘溪縣

菴山學舍 在四都杜藍,貴龍源之北。宋宣贊舍人石永壽建,致仕後,游息於此,故址猶存。山齋進修書院 在四都杜藍。宋進士石松建,孫致平植「老人竹於此。」

李山甫故宅 在三都長山李家坪,即其舊址。王荊公過訪,題詩石壁,遺跡猶存。

李泰伯故里 在三都赤境橋李家園泰伯公所生之地,名「賢良里」 ,基址尚存。

李梅臞龍馬山房 南宋時六都之鳳林,於石岩突得一馬,龍鱗馬足,奔騰於煙霧中,不可控羈。後莫知其處,里人以為龍馬云。嗣李梅臞先生結廬讀書其地,題曰「龍馬山房」 ,即此。

輕空嶺 在三都,距溫泉半里許。層石磊砢,山腹通羊腸。一道人履其上,如鳴鉦然。相傳以為有仙人瘞金鼓其下云。

魚鱗山 在十二都,舊有僧寺。相傳典午時,有孽龍子幻為少年僧,投之為穴,泉丈許,其深不可底。

石倉 在二都。絕壁修矩,像若廩然。縱穴數尺如倉門。有石板一,懸空欲嚲,相傳為仙人所營。岐山師古亭 在七都。與六都漢嶺師古潭遙相對峙。蓋先時丘逸、鄒志本並解綬歸隱,合志同居,企慕古學,高節清風。其題曰「漢嶺」 者,景東漢節義以寓意也。題曰「岐山」 者,景姬文作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