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2 (1700-1725).djvu/11

此页尚未校对

狀元泉井 即舊貢院井,在縣學戟門左。井上有亭,歐陽世善扁曰「天一重」 《清明》,天啟丁卯,教諭劉國祥有賦。

龍見井 在縣學內。明知縣葉應乾、訓導郭文煥清復侵地,浚此井以便汲。

「義井 」 在錦水坊。泉味甘洌,大旱不涸。

「丁姑丹井 」 在調露鄉崇元觀側。

黃仙井 在祥符觀前二里許。

七星井 在玉虛觀孫智諒遺跡。

斷水 舊傳在治北五里,應使君叱水斷流,因名。東至架口橋入蜀江。

鍾口水 ,在治南三十七里。發源荷山,入蜀江。梁時人於此得鐘。

龍溪水 在治西南五十五里,北流入蜀江。分口水 ,在治西南十二里,其源發於易俗鄉,東入蜀江。

藍陂水 ,在遼山之下。上有鵝池橋,下有石水橋。

龍陂水 ,發源米山,出務農鄉,至高郵市入蜀江。

湧橋水 在治西北二十里,東流至梅口入蜀江。

青石橋水 ,在治南五里,流入蜀江。

《新昌縣志》

綠秀山 :在治南一都。為縣治之案,故又名「案山。」

雲溪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許三都,下有度門院。

章平山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五都。瀑泉穿石,飛雪數仞。

《志》留山 在縣南三十里十一都。舊傳梁誌公駐錫於此,故名。下有定慧院。

拏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十七都,勢若拏雲。清涼山 在縣東七十里二十六都。

郎山 在三十都

逍遙山 在縣北八十里三十一都。

中峰山 在四十一都

高爐峰 在城東北五里二都,形若香爐。柏葉嶺 在治西南三里一都,上有駐足亭。匾嶺 在縣北五里二都。

西原嶺 在縣北五里二都。

曹家嶺 在縣北十里三都。

木黃嶺 在縣北二十里四都。山多石,草木萎黃,故名。

長崙嶺 在縣西四十里四都。

狗骨嶺 在縣西北四十里五都。

義鈞嶺 在縣東四十里十七都。

宣風嶺 在縣南十一里十一都。

延慶嶺 在縣東北七十里二十七都。

寨嶺 在縣北三十里十七都,一名「大嶺。」 彭祖嶺 在縣北五十里三十二都。

沿坑嶺 在縣西三十里三十八都。

老鴉石 在縣北二十五里三都,有憩石亭,以休行旅焉。

張果老石 在縣東三十五里二十二都。黃蓮洞 在三十都。

周隱洞 在縣北二十里三都,又曰「桃花洞」 ,又曰「雷孚洞」 ,澗壑深邃。

新豐洞 在三十都,又稱「洞山。」

天隱洞 在三十七都,俗呼仙隱洞,又名靈巖。石像甚奇,前右折百餘步有石巖,青質白理,隱成「佛」 字,拭之愈顯。

柘木岡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十五都。

聚龍岡 在縣北四十五里三十二都。

蔡家尖 在縣東北一里二都。

南山尖 在縣西北三十里五都。

雙丫尖 在縣西北三十里五都。

七寶尖 在縣西南二十里六都。

毘岡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十一都。

相公堆 在縣東六十里二十八都。宋晏殊幼時戲此,故名。

古陽砦 在縣北六十里三十二都。山勢深峻。《石牛砰 》,在縣南二十里六都。有石形類牛,俗傳夜食人稼,雷擊其首。

食粥坪 在縣東十里十三都。宋岳飛駐師於此,居民糜粥餉軍,故名。

蕉溪 在縣東三十里二十都。

東溪 有二,一在邑東北二十都,一在邑北三十都。

宜豐溪 在縣東七十里二十三都。

儒溪 在縣北四十里三十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