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2 (1700-1725).djvu/5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百十一卷目錄

 袁州府部彙考一

  袁州府建置沿革考

  袁州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袁州府星野考

  袁州府山川考一

職方典第九百十一卷

袁州府部彙考一

袁州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

本府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吳地。戰國屬楚,至秦併天下,為九江郡地。漢為豫章郡,統縣十八,宜春其一也。《前漢·地理志注》:「宜春南水東至新淦入湖。」宜春名見於此。後漢因之。吳分豫章、廬陵、長沙立安成郡。晉改宜春為宜陽。避武帝皇太后諱。仍安成郡如故,屬荊州。又分桂陽、武昌、安成三郡,因江水之名,立江州。宋、齊、梁、陳無所更易。隋廢安成,置袁州,因山名也,尋又改州為宜春郡。唐改郡為州,尋又隸江南道,復屬江西道,宜春郡仍改袁州如故。五季時,偽吳、偽唐繼有其地。宋曹彬平江南,得州十九,袁居其一。元為袁州路。明為袁州府,屬江西布政使司。領縣四:

皇清因之,領縣四:

宜春縣:附郭。

西漢屬豫章郡,因縣側有泉,夏冷冬煖,瑩媚如春,飲之宜人,故名。武帝封長沙定王子成為宜春侯,即此地也。新莽改曰「修曉。」 後漢仍如故。晉孝武改曰宜陽。隋復為宜春,建為州。唐分縣為上、中、下,宜春為上縣。宋因之。元屬袁州路。明屬袁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一百五十里。

分宜縣

古宜春之安仁鎮。宋雍熙元年,析宜春之神龍、招賢、豐樂、化全、儒林、彰善、挺秀、文標、旌儒、清教十鄉,增置是縣。以其地分自宜春,故曰「分宜。」 元屬袁州路。明屬袁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一百八里。

萍鄉縣

楚昭王渡江,獲萍實於此,因名。今縣西有楚昭王廟,北有楚王臺、萍實里接醴陵境,有香水渡,即其地也。漢豫章郡宜春縣北。吳寶鼎二年,置萍鄉縣,屬安成郡。晉、宋、齊因之。隋屬宜春郡。唐屬袁州,為上縣。宋因之。元陞為州。明改為縣。

皇清因之,編戶一百三十里。

萬載縣

三國吳本陽樂縣地,孫權黃武中置。晉太康元年,改為康樂,屬豫章郡。宋因之,為侯國。謝靈運襲封康樂侯,即此地,後廢。唐武德五年,復置陽樂縣,屬靖州。八年州廢,省入高安。五季楊吳分高安四鄉置萬載縣。南唐陞高安為筠州,遂以萬載為筠屬邑。宋開寶八年,割縣隸袁州,復舊名。元屬袁州路。明屬袁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一百四里。

袁州府疆域考        府志

袁州府疆域圖

袁州府疆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