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2 (1700-1725).djvu/57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百十二卷目錄

 袁州府部彙考二

  袁州府山川考二府志未詳山川

  袁州府城池考

職方典第九百十二卷

袁州府部彙考二

袁州府山川考二       府志

萍鄉縣

徐仙山 在縣西三里。世傳有徐姓者於此修煉成仙,上有徐仙亭。

石羊山 在縣南五里。山上多石,其形如羊。毛仙山 ,在縣東二十三里。古有毛仙驛。《方輿記》:昔有人過此山,逢一人遍體有毛,言辭異常,後不復見。宋朱熹嘗問驛吏,云「狐魅所為。」 遂題詩驛中:「人言毛女住青冥,散髮吹簫夜夜聲。卻有郵童解端的,向儂說是野狐精。」

石姥山 在縣西五十里。有石屹立,如姥瞻望。宋周兌詩有云:「頑然本是無情物,應誤行人指望夫。」

南源山 在縣北五十里,下有廣利禪院。宋宣和中,縣令鄭強建,以息兵厲。

浴室山 ,在縣北五十里。山下有浴池,世傳楊朱嘗浴於此。

九嶷山 ,在縣東七十里。連帶九峰,因晉時三真人得道之所。山側有二嶺,若雙鴻飛舞狀,曰「仙鶴嶺。」

五金山 ,在縣西七十里。五峰相連,皆面西方,因名。

楊岐山 在縣北七十里。世傳為楊朱泣岐之所。旁有玉女殿,內有九石房,相映如屏風,世傳為仙人所居。又有普通院及隋煬帝壇。

瑤金山 ,在縣北七十里上栗市,普明祖師道場,上有淥水洞、靈丹井。

楚山 ,在縣北九十里。相傳昔楚昭王經此,山頂有楚王臺遺蹟,下有昭王祠。

武功山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羅霄洞之嶺。宋紹興間,洞寇猖獗,趙扆統禁軍𠞰捕有功,立柵山上,因名。山根盤八百餘里,跨吉、袁二郡。相傳葛元煉丹於此,亦名「葛仙峰。」

雲蓋山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

羅霄山 與武功山相連,崇數千丈,延廣百餘里。下有石潭,深不可測。《寰宇記》云:「潭水旁出石乳,歲旱禱之,以大木長三四丈者投水中即雨,木湧出,雨即止。」 或曰:昔人羅霄居此,因名。有羅霄洞。

筆架山 在縣南里許。高聳秀拔,與縣後山相對,宛然有賓主之像。舊名「迎鳳嶺」 ,以縣治勢如飛鳳,而此山與之相迎也。宋紹興中,建塔其上,高七丈許。明嘉靖間,以孤峰獨聳,增建其二於東。三塔相連,形如筆架,俗名「筆架山」 ,為縣治前案。

明山峰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特立聳峙,登之四遠皆見。中有仁濟院。

「石筍峰 」 在葛仙壇之右,峙立如筍。

玉女峰 在縣東六十里。亦名玉女墩。《輿地志》:天將雨,有五色雲氣湧出石間,俗云「玉女披衣。」 相傳昔有女子修道於此,因名。

聖岡嶺 在縣東五十里。眾山迤邐,望之蒼翠。晉甘卓嘗築壘其上,有聖岡廟,即甘卓廟也。案山嶺 在縣北五十里。左右兩山相峙,中平如案,因名。又有亭曰「高寒」 ,為往來休息所。白鶴嶺 在縣北五十里。世傳白鶴仙人遊此。馬跡嶺 在縣南七十里,坦平修遠。晉甘卓過此,上有馬跡。

羅漢巖 在縣北萍實里南源山。

帝鐘巖 在縣東鄉里。高十丈,深四丈,中有倒石,長三尺,其形如鐘。

真如洞 在縣西長豐里。洞有石鐘、石龜,又有石如人形。

裡大洞 在縣南長豐里。圓如覆鐘,兩洞相接。上洞有石,名「雪峰」 ,一石竅斜穿,投以石,良久乃抵洑流下洞口,出山腹,巨石如屏,當前中有小谿,兩洞可容千人。

下石陂洞 在縣北金山里。有巨石窒其門。宋靖康中,里人相率去石入洞避難,空曠可容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