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2 (1700-1725).djvu/59

此页尚未校对

「八景」 有「湯周《雪霽》。」

峰頂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相傳為馬祖禪師修道之所。舊有上中下三塔,今惟中塔存。有泉清冽,歲旱禱雨輒應。古有月光寺。

金雞山 ,在縣北三十五里。有巨石在山下,遇夜金雞現,故名。

清泉山 在縣東北四十里。絕頂有瀑布泉,因名。林木森菀,泉味清冽,形若郡之仰山,俗呼「小仰山。」 徐鉉墓在焉。

謝山 在縣北七十里。《輿地廣記》《九域志》《明一統志》皆以因劉宋康樂公謝靈運得名。或云謝仲初修真之所,上有仙壇、丹井、試劍石及履跡猶存。而《筠志》載仲初住高安西北山中,亦名謝山。意謝仙到處,隨以名山,則謂因靈運得名者非與。舊志有靈應觀劉長者讀書堂,今廢。書堂山 在縣西八十里,山谷深鬱,雖霽嘗有雲霧。世傳晉習鑿齒因苻堅陷襄陽,避地讀書於此。

東台山 在縣南九十里。石壁峭峻。舊有護法院在石巖中,今廢。

九龍山 ,在縣西一百里。其山有九,嵯峨秀麗,嘗有雲覆,相傳三人修道於此,道成不知所之,後人為之立祠。

鐵山 ,在縣西二十里。

鵝鼻峰 ,在縣東五里,地名「東岐。」 元虞文靖愛此山若蜀中鵝鼻峰,因名。

鶴嶺 ,一名「洪岡嶺」 ,在縣西南二十里,與仙遊嵒相望。

十八渡嶺 在縣北四十里。舊路在嶺下,循環一水,往來凡十八渡。後闢路嶺上,人便之,俗呼為「十八洞」 ,非也。

古廟嶺 在縣西六十里。

白水嶺 在縣西八十里。高數十仞,嶺下平坦,廣袤數里。居民眾多,中有小溪,水色白。

太陽嶺 在縣西一百里。形勢陡峻,周一百里,未旦光先射,就昏光且不暝,故名。

黃皮嶺 在縣北八十里,與謝山相對。上有石屋。相傳黃、皮二仙修煉於此,鄉人祀之。

陶逸巖 在縣東三十里。世傳唐竹谿六逸,陶沔晚歲居此。巖突起平田,約高三丈,巖巒清潤,中有石屋,人稱為「陶公石」 ,俗訛為桃花石。仙游巖 在縣西六十里,與鶴嶺相望。高數尋,可容數十人。有兩石色紺碧,一石形如鐘,扣之其聲清越,一石形類道士,人稱仙人石。

水晶巖 在縣西五十里嵒中。飛瀑瀉出如濺玉,歲旱禱焉。

靈棲巖 在縣西九十里。高數丈,有崇勝寺。巖下有泉,自周公洞流來,灌田數百畝。

龍成巖 在縣西九十里梅陂。山勢聳特,中有石室。宋元祐中,獵者逐獸至其中,獲一獸骨,其頂穹然如角,識者謂「龍蛻骨」 也。室中有石如列仙者數十,下有石鐘,扣之有聲。有石硯巖溜注之,墨橫硯上,筆在硯旁,皆石也。有石人坐白沙旁,如鬻鹽狀,或掃之,他日復積。

赤硃岡 在縣西一里社稷壇左。

竹山洞 在縣南二十里。其洞甚闊,有水經其中,為學前江源。前後兩門深五里許,內虛敞,有石田石屋一,石高三丈,類塑像。游者自後洞入,由前洞出,禱雨輒應。

雲峰洞 ,在縣西九十里黃茅岡。門闊丈餘,中虛敞,循級而下則漸黑。有石若鐘磬,若仙佛狀,多不可紀。有澗水產魚及石燕。

筆架山 在縣治東南二百步。旁有潭,深濬莫測,石屹立,中流挺然平突,三尖,小石旁附,狀類筆架,與儒學對。

叵囉石 在縣東一里許荷花池東山巖側有石,高數尺,上有孔,吹之若叵囉聲,迴風入竅亦然。

獅子石 在縣北五里。狀類獅子石。下有潭,亦名獅子潭。上鐫「獅巖,大德二年春月書」 九字,未詳何人書。

石筍 在縣北十五里。唐南平王鍾傅廢宅,有石如筍,高數丈,俗呼「鍾令公石。」

謝仙石 在縣西四十里,一名「麻鞋石。」 上有鞋跡,相傳為謝仙跡。

龍江 在縣北五里,源出縣西一百二十里金鍾湖,下流入瑞州府境。舊有浮橋,易以舟渡。舊《志》八「景龍河喚渡。」

多江 在縣北七里。源出石洞金鐘湖,二水會流抵此平泛水涸,露小洲三五,橫阻江水,支流合泒,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