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2 (1700-1725).djvu/63

此页尚未校对

袁州府城池考        府志

本府。宜春縣附郭。

袁州府城池 ,「漢高帝五年定豫章郡,六年築城。唐武德四年建築郡城,高二丈,周圍四百八十四步,東、南、西面開壕,闊七丈,北以江為壕,城外甓內土,白露屋皆覆以瓦。」 至長壽二年,刺史魏元表遷州治,出城東北二百步。乾寧二年,築羅城一千五百餘丈,增築外城,濬治壕塹,展東南面城。偽吳乾正二年,又於四郭城門外置鋪柵、羅城諸門,以備守禦。太和五年,又築「開羅城,濬壕及修東南面子城,悉用磚石。」 宋大中祥符、開禧中,皆相次修築。元仍宋舊。明洪武四年,增修城堞,濬壕立柵,剏四門城樓。門外增修月城,覆以串房,間以箭樓。天順七年,水溢城圮。弘治、正德、崇禎中,復相繼重修。

皇清重加增築、屹若金湯矣

外縣

分宜縣「城池 邑治,居郡下游八十里,南接安城,通楚、茶、攸,為郡東鎖鑰。縣舊無城,明正德七年,始興城役。東西北三面,以甓為墉,高僅丈餘,厚不及三尺。南濱水,惟稍壘石堤,列木柵其上。嘉靖戊午,度地計工,視舊址加闢,長四百七十六丈,高一丈八尺,基廣一丈二尺,面八尺。南面河岸,自西徂東,長三百二丈,加女」 牆六尺。舊城門四,後增為五:東仙臺通新喻;西昌峽通宜春;南清源通安福;北袁峰通萬載。稍西曰「小北門。」 城樓五座,水關二道。

皇清康熙三年重修。

萍鄉縣城池 ,舊無城,明正德七年築土城,惟週西北,其東南民居環匝,濱河未城。「十二年,乃培石基,拓馬道,周九百一十八丈,高一丈五尺,闊九尺。立四門:東來陽,南達秀,西連湘,北通楚。有小西門以便民往來,東門加設三小門,以便汲道。」

皇清順治九年重築。

萬載縣城池 ,舊無城,明正德六年,度地建城。八年立子城三門,曰雙虹、勝跡、南浦。十三年復置土垣,架木覆瓦,高丈餘,下廣一丈四尺,上廣八尺,延袤計一千二百三十一丈。立七門:東朝京,南南浦,西錦衣,北龍江,後曰小北門、小南門。小龍江門。惟龍江塢、石江隔流,城不相續。一砌石橋,一列木柵,以聯比之。嘉靖元年重創石橋,左右設二小門,一通大北門外水次倉,一通龍河渡,今呼為「龍河哨。」 於木柵右開小門,通東岐等處,今呼為「仁和哨」 ,又名「塢溪哨。」 二十一年修門四:東曰「通吳」 ,西曰「適楚」 ,南曰「朝陽」 ,北曰「拱辰。」 四十三年創門樓,上更其匾:東曰「迎春」 ,西曰「通楚」 ,南曰「萬春」 ,北曰「望闕。」 易以磚石,仍建四門:東曰「元生」 ,西曰「利收」 ,南曰「亨育」 ,北曰「貞藏」 ,各小門如故。

皇清康熙三年,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