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百三十五卷目錄
杭州府部彙考一
杭州府建置沿革考
杭州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杭州府星野考
職方典第九百三十五卷
杭州府部彙考一
杭州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
本府
《禹貢》淮海維揚州自會稽合丹陽、九江、豫章諸郡統言之,而杭屬焉。春秋時,吳、越彼此兼併,不列上國。由楚而秦,置縣三,曰錢塘、餘杭、富春,屬會稽郡。漢高帝五年,屬荊王國,十一年,英布殺荊王,十二年即以其地為吳王濞國。景帝四年國除,復會稽郡。元封二年,置於潛縣,屬丹陽郡。新莽改錢塘曰泉亭,富春曰誅歲,餘杭曰進睦。東漢建武初,悉復漢舊名。六年,廢錢塘永建四年,分浙江以西為吳郡,統縣二,曰冨春、餘杭。建安十六年,析餘杭縣西鄙置臨水縣,而吳郡增縣一。吳黃武五年,分吳郡之冨春、餘杭、臨水三縣立東安郡,三縣屬之。七年,析冨春置新城縣,屬東安郡,尋廢東安及新城,而冨春、餘杭、臨水「三縣,仍屬吳郡。」 寶鼎元年,割吳郡之餘杭、臨水,丹陽郡之於潛縣隸吳興郡。晉太康元年平吳,分天下為十九州,揚州統郡十八,吳興郡、吳郡隸焉,改臨水曰「臨安」 ,吳興郡統臨安、餘杭、於潛三縣,吳郡統錢塘、富春二縣。自漢廢錢塘後,不詳復于何時,姑從闕。建武元年,吳郡改為國。咸和九年,復置新城縣,屬吳郡。太元中,改富春為冨陽。宋永初二年,吳國復為郡。大明七年,置南徐州,以吳郡隸之。昇明三年,改揚州刺史曰「牧吳」 ,吳興隸焉。陳永定二年,割吳郡之鹽官及二縣,置海寧郡縣屬之。鹽官者,吳析海鹽所置縣也。海鹽別見。禎明元年,置吳郡錢塘縣為錢塘郡,領縣二,曰冨陽、新城。復以吳郡置吳州,錢塘郡屬焉,後仍為吳郡。隋開皇九年,廢錢塘、吳興、海寧三郡,錢塘仍為縣,置杭州。廢新城而以鹽官屬於杭。杭領縣六,曰餘杭、於潛、鹽官、錢塘、冨陽、武康。武康者,前吳興郡屬縣也,而無臨安縣。《縣志》云:「必廢於梁陳間」 ,然正史不可攷矣。仁壽二年,置總管府於杭州。大業初廢,改杭州為餘杭郡,置新城縣,共領縣七。唐武德元年,李子通改富陽為桐州,改武康為安州,又改武州,自後武州別見。四年,罷餘杭郡,復為杭州,領縣四,曰錢塘、餘杭、於潛、新城,而鹽官別屬東武州。廢桐州,仍為富陽縣,屬浙州。七年,改於潛為潛州,又析置臨水縣。廢浙州,冨陽仍屬杭州。省新城入冨陽,省鹽官入錢塘。八年,廢潛州及臨水縣,仍為於潛縣。杭之領縣凡四,曰錢塘、餘杭、冨陽、於潛。貞觀元年,分天下為十道,以其地置江南道,而杭州仍領四縣。四年,復置鹽官縣,屬杭州。永淳初,復置新城縣。垂拱二年,析新城置紫溪縣。四年,析餘杭、於潛置臨安縣。而杭之領縣八,曰錢塘、餘杭、冨陽、於潛、鹽官、新城、紫溪、臨安。萬歲通天初,改紫溪為武隆,尋復舊,又別置武隆縣。聖曆三年,省武隆入紫溪。長安四年,又析紫溪置武隆縣。神龍初,敕改各州縣「武」 字,改武隆為唐山。開元二十一年,分天下為十五道,以其地為江南東道。天寶元年,改杭州為餘杭郡,領縣九,曰錢塘、富陽、餘杭、新城、臨安、於潛、紫溪、唐山、鹽官。至德二載,分江南為浙東西道,餘杭郡,屬西道。乾元元年,改餘杭郡為杭州。大曆六年,省唐山、紫溪二縣。十四年,合浙東西為兩浙道。建中初,杭置鎮海軍,復分置東西道。二年,合。貞元三年,復分。分時杭隸於西。長慶初,復置唐山縣。景福元年,改鎮海軍為武勝軍。光化初,割嚴之桐廬來屬杭州梁開平初,封錢鏐為吳越王,杭為吳越國,鏐奏改唐山曰金昌,臨安曰安國,新城曰新登。四年,割湖之武康來屬杭州。龍德二年,析錢塘鹽官置錢江縣。而杭州領縣十一:錢塘、冨陽、餘杭、新登、安國、於潛、金昌、鹽官、桐廬、武康、錢江。唐同光初,復以金昌為唐山。晉天福五年,改唐山為橫山縣,尋又改為吳昌縣。宋太平興國三年,錢俶納土,吳越國除桐廬、武康,仍歸嚴湖、杭州,領縣九。四年,改錢江為仁和,吳昌為昌化,復以安國為臨安,新登為新城。淳化初,改武勝軍為保寧軍。五年,號寧海軍,至道三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