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3 (1700-1725).djvu/16

此页尚未校对

先賢書院 在縣治東。宋楊澹軒精舍故址。門人尚書陳韓請于朝建。

外縣

雩都縣儒學 在城西隅。宋天聖間建。景祐間凡三徙。元初復徙縣西北隅。明洪武初增建。弘治間副使張璁新之。正德間火,知縣劉天錫乃以學址易紫陽觀改建。嘉靖庚子復今所。信豐縣儒學 ,在縣東南。宋「景德中建。紹興、至元屢火屢遷。明成化中又火。弘治間副使張璁重建。後又火,副使楊璋重建。嘉靖間同知」 張銓修葺。

陽明書院 「在縣內。」

興國縣儒學 宋始建于南門城外。治平間,歷三遷。至明嘉靖,推官許鑰謀遷治平觀,以舊學址易之。後燬,同知毛汝麒鼎建。萬曆知縣吳宗周重修。

安湖書院 在縣治東八十里。

會昌縣儒學 舊在縣西北隅。元末火,隨重建。明「洪武戊申,徙于東北。壬申火。永樂間,知縣王文孜重建。成化間,知縣梁潛購千戶白瓊故宅,廓而新之。萬曆間,知縣冒夢齡重修。」

安遠縣儒學 在縣東。宋慶曆間建。紹興中徙興慈寺。元大德徙今所。元末火。明洪武丙午,知縣周泰重建。弘治癸丑知縣甘文紹修葺。長寧縣儒學 ,在縣治左。明萬曆乙亥知縣沈文淵建。

寧都縣儒學 舊在縣治東隅。宋崇寧中建。紹興間徙城隍廟右。紹定間徙西城外。元末火。明洪武初,邑人兵部侍郎彭祥重建。正德間徙崇福寺。萬曆間,知縣林挺仍改建于西城舊址。梅江書院 縣令夙子興建。

瑞金縣儒學 舊在城隍廟。宋崇寧中徙縣東。紹興間又徙縣右。明正統間火。景泰間,知縣徐安修建。弘治中徙東嶽廟。嘉靖間,知縣鄧杞復徙故址。隆慶辛未,知縣呂若愚以學面逼城垣,購民間隙地廣之。萬曆間,知縣褚奎臨、潘舜曆修葺。

龍南縣儒學 舊在縣東南集賢坊,宋元祐間建。明洪武初重修,後燬。教諭陳九思議併郡學。正統間,復建學。成化間,遷城內。正德中,知府邢珣崇土三尺,以杜水患。隆慶間,改遷于城南巽隅。都御史張翀、知府黃扆、知縣文程、王繼孝相繼畢工。

石城縣儒學 舊在縣治東北。唐長興間建。宋紹興間徙郭頭,又徙迎恩坊。元末燬。明洪武初重建,後徙中節坊,復徙安仁門南。正德間水圯,隨遷舊基,後圯。萬曆壬寅,知縣唐元嘉改建。定南縣儒學 在縣治左。隆慶庚午,都御史張翀議建。辛未,都御史殷從儉、知府黃學海、知縣陳時範重修。

贛州府賦役考    通志府志合載

府總

寔在人丁五萬二千三百四十二丁,食鹽課三萬二千四百三口五分。寔共徵銀一萬二千四百一十二兩七錢五分七釐六毫。內贛縣、石城二縣,于康熙二十年編審案內審除絕亡人丁二千四百一十三丁,食鹽課六百九十五口,共應減銀四百三十二兩五錢五分一釐五毫。現奉部覆豁免。

「《寔在》成熟田」 三萬二百五十一頃五十三畝八分四釐七毫八絲七忽七微八纖。

地一千八十頃三十一畝六分八釐四毫八絲九忽三微二纖;

山四百九十頃二十七畝八分一釐一毫;塘八百四十頃九十七畝五分三釐二毫一絲四忽九微。

官瓦草房八十四間,共寔徵銀一十一萬五百六十三兩五錢五分一釐七毫五絲八微五纖。寔徵米二萬四千三十一石三斗八升三合五勺九抄二撮。

贛縣

原額官民田地、山塘六千一百六十三頃三十二畝九分九毫。

夏稅鈔、六百二十三錠一貫七百七文

秋糧米、一萬八千三百四十五石七斗九合九勺。

農桑絲、四十一斤二兩九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