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3 (1700-1725).djvu/2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百二十一卷目錄

 贛州府部彙考三

  贛州府山川考三

  贛州府城池考

職方典第九百二十一卷

贛州府部彙考三

贛州府山川考三    府縣志合載

寧都縣

翠屏山 在縣東二里。山勢蜿蟺,界梅江而上,一名「巽峰。」

長春谷 ,在縣東二里。邑人胡埜隱處。

石華山 ,在縣東四里。岑巒秀特,昔有道人廬其巔。

武頭山 在縣東四十里。脈發自閩,盤據數十里,為邑祖山。《南康記》:南宋大明中,有至其巔者,見池廣可百丈,水色如丹,旁有顆粒如珠,光麗。再往,竟失其所。原名虎頭,以避諱改今名。延春谷 在縣南一里。邑人孫立節父子讀書處。

螺石山 在縣南十里。有巖曰「竇獅。」 邑令陳大綸培土於山頂,以作南鎮。

巽峰山 在縣東二里。山勢巀嵲,迤邐界巽江而止,崒然特峙,如翠屏然。峰之支曰「佛祖嶺」 ,嘗有佛子卓錫於此,故名。

綿山 ,在縣北六十里。勢峭拔,支衍諸山綿亙不絕。

丫髻峰 在縣西十里。堪輿家指為「天狐山。」 蜜石巖 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峰巒圓整奇特,常有蜂釀蜜其下,故名。

東陽巖 在縣西南八里,與金精山相近。腰有一巖,中藏木鐘響應。其麓有泉石竹木之勝,其泉曰「仙液。」

虔化石 在縣西五里。狀如虎,下有陂,亦名虎。相傳石為虎所化者,不曰虎化而曰「虔化」 ,亦如虎頭山之避諱也,因以名縣。

方竹巖 在縣西十里,多生方竹。

官人山 縣西十里。昔有仕人避寇於此,故名。四面壁立,橫通一線天光。攀躋而上,則夷然平曠。中有一巖如抱,曰「蒙巖」 ;有泉如曳線,曰「蒙泉。」 左一巖人呼輒應,曰「虛巖」 ;一泉積瀦不涸,曰「裒泉」 ;二峰幽閟不露,曰「潛峰。」 山之麓有泉有湖,兩山夾澗,可一里許,景致奇絕,人謂之「小桃源。」 陳大綸有記。

蓮花山 在縣西二十五里。峰巒矗矗如蓮花,巔有三峰,中有仙女湖,下有龍湫。鎮以巨鐘,構祠祀焉。

白茅峰 在縣西三十里。生白茅,下,亦有龍潭,四時常吐雲氣。又有龜湖,亢旱不涸。

君子峰 ,在縣北二十里。形如卓筆,邑人衷愉舊廬在焉。

濛山 在縣北二十五里。山間雲氣濛濛,懸崖飛瀑,注石池中。頂有巖方丈,前為戶牖,石床、石梯,不假斧鑿,皆天成。中虛一巖,可容百餘人。餘巖穴小大,各極其妙。相傳晉時里人賴箕廬於此。

中華峰 在縣北八十里。

盧穆巖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崛起千仞,巖之石戶如甕,內廣袤幾十丈。左壁一竇,持炬從竇入,深廣半之。頂有泉,甚清冽。唐盧穆、盧華於此仙去,足跡猶存。

凌雲山 在縣北二百里。高數百丈,迤邐而上,臨川、廬陵諸峰,歷歷可見。左右石峰插峙,其下龍湫涓滴,有丁東聲,號為「衙鼓洞。」 投鐵觸龍,風雨立至。世傳漢高帝祖墳在其上,故建漢高祖廟於山麓。後董越有詩明其誣。然是山常有虎豹守之,人莫能登,又可異焉。

大明山 在縣北二百里,與凌雲山相近。雲石 ,在縣東南二十里,巔有湖。南宋大明中,有人躡其上,見湖中蛟犀出沒。

雲蓋山 ,在縣東北八里。

梅嶺 在縣東北二十里。

東陽洞 ,在縣西南八里,近金精山,巖藏木鐘。金精木鶴鳴則鐘應之。有泉名「仙液。」

篔簹谷 在縣西北七里,與「金精」 相望。修竹數十畝,翠篠蒙密,有飛來峰,有獅子峰,有翠巖,有釣臺,有瓢泉。邑人曾興宗自考亭歸,建精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