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3 (1700-1725).djvu/24

此页尚未校对

重建取蘇軾「山為翠浪湧,水作玉虹流」 之句以名。

月華樓 在府左。郡守胡矩建,下有朝徹堂。皂蓋樓 在翠玉樓左,蘇軾、文天祥有詩。望江樓 在府東北隅。舊名「合江」 ,章貢二水合流。虔州守留元剛建,文天祥有詩。

東樓 在府東,州守趙抃建,榜曰「思賢閣。」 嘉定間,趙時逢乃改今名。文天祥有詩。

文奎樓 在府學內,宋建,以藏高宗御書,名「御書閣。」 元改今名。

石樓 去府一百里許。蘇軾、文天祥有詩:天一閣 在府治南面江東火燄山。閣下鑿井取水制火之義。明正德初,閣廢井塞。丙子,知府邢珣重建。初名「元虛」 ,又名「太陰」 ,布政使蔣曙改今名。

雩都縣

雩都故縣 有二,一在縣西北五里,漢建;一在縣東南大昌村,陳永定間建。

望需亭 在縣城西隅。邑令張宗諤招邑人王鴻于需巖,不能致,乃作是亭以抒望之意。《信豐縣》

石塔 :在縣治北。塔高九層而無影,影見則災至。

興國縣

石佛 在大乘寺,俗謂之「飛來佛。」 宋慶元中,寺燬,唯佛座不及火。

石龜 在縣之儒林鄉。石圓如龜,頭背俱備,彷彿八卦形像,逐月隨斗杓旋轉。土人疑其怪,移置他所,翊日復歸其處,累驗皆然,因時祀之。銅鐘 在縣大乘寺。唐末鑄。宋紹興初,一夕忽失之。未幾,有客言:「北渚文潭漁者得一鐘,鬻于天寶寺,扣之無聲。僧詣天寶寺物色得之,贖之,不許,乃相約曰:『扣之不鳴即非寺中物』」 ,扣之鳴即寺中物也。天寶僧屢擊無聲,大乘僧一擊即鳴,遂載以歸,至今尚存。

尊經閣 在興國縣內,宣德七年建,以貯明朝頒降之書。祭酒胡儼《記》。

安遠縣

萬壑臺 在縣治內。唐貞觀中,郡守路應建寧都縣。

寧都故縣 有三,一在縣治南五十里白鹿營,吳建;一在縣北陽田營,晉建;一在十二都徐觀之地,劉宋建。

熙熙臺 在縣南,一名「印山。」 宋縣令彭鉉樹碑其上。明知縣陳大倫修。

思莊樓 在縣後,以知縣莊濟翁去後,人思之,故名。今改為「亭」 矣。

按贛屬古蹟甚少僅從通志所載甚著名者採入其府縣志濫收者悉不錄餘縣俱無

墳墓附

本府。贛縣附郭。

宋直祕閣陽孝本墓 在贛縣「通天巖」 ,淳熙己亥葬此。

尚書曾楙墓 在贛縣崆峒山。

侍郎兼直學士院曾開墓 在贛縣崆峒山。登崇憲進士常師游酢。

明監察御史陸載墓 在贛縣章水鄉。

布政使李旭墓 在贛縣西門外。旭由太學生政惠及人。

雩都縣

漢柴侯墓 ,在縣南七十二里。漢靈帝時,劉叔喬避地於此,卒,俗呼「柴侯。」

唐監察楊筠松墓 在藥口,今稱為「楊公壩。」 萬曆初年,太守葉公夢熊豎《碑》表之。

五代漢高祖墳 ,在凌雲山南。漢劉龑祖。明主事何廷仁墓 ,在城東之東嶽廟後。主事黃弘綱墓 ,在西門外生佛寺右。

都御史李淶墓 在水頭里中城湖。

信豐縣

宋團練副使呂大防墓 在南山寺之右。明副都御史甘士价墓 在縣境。

興國縣

唐國公鍾紹京墓 在長信里石亭西。鍾繇十世孫也。

檢校戶部尚書謝肇墓 ,在衣錦鄉黃口。宋中書令李潛墓 ,在長信里,木石。

明孝子呂叔素墓 在長信里。

大理評事呂敬春墓 在屋山下春口。

太常卿呂復墓 在縣南隅九峰山。

寧都縣

漢高帝祖墳 在縣之凌雲山。

唐禮部尚書衷愉墓 在石城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