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府關梁考 府志
本府。〈大庾縣附郭。〉
梅嶺關 在梅嶺上,即唐丞相張九齡鑿道通廣處。
橫浦關 在郡南,跨章江,翼兩城間。
橫浦橋 在府南門外東一百步。元延祐間建,後改「平政橋。」 明成化間,知府張弼修之,復名「橫浦。」 萬曆乙亥,知府陳誥修之,丙申又壞,知府曾光魯修之。今橋凡五墩,長二十二丈,闊一丈八尺。有屋,為小賈貿貨,歲收稅積,為修橋之用。青雲橋 在府東南。舊名「雲津」 ,元總管張昉建,明洪武、永樂間屢修,萬曆戊申圮于水。知府商文昭、知縣余用昌重修之。
寅賓橋 在府城東門外五步,即隍橋。
平易橋 在今行臺左。元至正間薛理建。明永樂甲辰,知縣謝貞修之,名「縣埠橋」 ,以近舊縣也。又名新陂橋,以有陂流也。後以橋製平,又近縣,知府弼修之,改今名。今縣治遷入城中,橋存。迎晹橋 在府東門外一里。元至正間同知薛理建。嘉靖間知府陳堯修之。
三山橋 在嘉祐寺西,元至元間建。
西城橋 在府城西門外五步,即隍橋。宋劉強學建。元薛理《甃拱》。明成化間重修。
通濟橋 在府城西南之間。由沙洲埧往水南之路,今廢,以舟渡。
宜男橋 在府城南一里沙洲埧。
驛使門橋 在水南南門外,明景泰間建。梅豐橋 在驛使門之南,舊名「五板橋」 ,正統間建。
小沙橋 在五里山之南。唐開元間,開嶺路,以板木為之。明景泰中,始甃拱。成化庚子,知府張弼復為二墩,上甃以石。
大沙橋 在小沙橋之南。唐開元間建。正統間,甃拱。成化間,知府張弼修,後圮。萬曆甲午,知州劉自明復倡修。
鏡臺山橋 在梅嶺鋪前。明正德乙亥重修。萬曆戊申,知縣余用昌重修。
搶鞦場橋 在鏡臺山南二里。正德乙亥重修。接梅嶺橋 在大庾嶺下。唐開元間建,舊名「禮錫橋。」 弘治間,郡人朱華重建。
第一橋 在府城北門外。舊名「朝天橋」 ,即隍橋也。宋劉強學建。元薛理甃砌,成化張弼修。北十餘步鐵岡門外為第二橋。又北百步為第三橋。拱宸橋 在北二里鐵岡下,今名「分水嶺。」 宋劉強學建。成化知縣文志貴甃。
峽口橋 二在雙牌鋪。上下二橋俱宋嘉祐初建,明景泰間始甃。
大里橋 在雙牌鋪北七里。久廢。
小密橋 在青龍鋪
新田橋 在嘉善里,自大里《小密》新田背,唐開元時架木為之,屢圮屢建。
池江橋 在池江鋪。為水圮僧募眾重建。小溪橋 在小溪鋪。
《京舟》橋 在京舟鋪。
赤石橋 在赤石鋪
深坑橋 在峰山里,宋嘉祐間建。
峒山橋 在安庾,元時建。
廣利橋 在東外都艤舟處,有石盤以利涉,故名。
南康縣
淨惠寺橋 在縣東北,弘治十四年建。
潭平橋 在縣東四十里,邑人王子安建。潭口廟前橋 在縣東五十里,邑人王子安建。太平橋 在縣東南。久廢。今以舟渡。
羊坑橋 在縣南二十里。明天順間,賴良建。古橋 在縣南三十里。邑人蔡甫經建。
鳴鶴橋 在縣西三十里。
葉坑口橋 在縣北一十里。里人王璉中建。白塔橋 在縣北一十里。成化八年王璉中建。正德丙子義民王貫魁重修。
都堂橋 在縣北十五里。
石古壟橋 在縣北一十五里。二橋俱邑人郭嘉文建。
安舒橋 在縣五里,舊名「舒家橋。」 明成化間,義民蔡斐安建。
水南橋 在縣靈異三逕里。明弘治十二年,義民賴吉運建。
廣濟橋 在縣東五十里。明嘉靖甲申,邑人朱孔譜建。
黃土橋 在縣東高陂下一里。明嘉靖已酉,邑人奚應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