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牛女分野
《紹興》張衡曰:「會稽入牽牛一度。」 虞翻曰:「會稽上應牽牛之宿,當少陽之位。」
《台州陶弘景》云:「天台山當牛女之分,上應台宿,臨海,屬牽牛四。」
金華宋景濂曰:「自南斗十二度至婺女七度為星紀,吳越之分皆屬焉,何獨婺之人得專祠婺女乎?」 是不然,吳越之分固廣,而斗牛、女之所該亦廣。苟以纏度細測之,郡之墟正上直於婺女爾。
衢州李氏《釋義》云:「兩浙當南斗、須、女之分,而衢又浙之東南,則星分在牛、女審矣。」
嚴州戴廷槐云:「淳安尚未《入牛度》。」
溫州翼南五星曰「東甌。」
處州,隋時因《處士星見》,置處州。
浙江公署考 通志府志合載
總督部院 在錢塘縣斯如坊,舊為明總兵府。
皇清康熙七年,總督趙廷臣建為「總督部。」院二十三。
年奉裁署之制,中為正堂,堂前為露臺,為甬路,為儀門。正堂後為穿堂,又後為後堂。有重門,有廳、有樓,有前後夾室,堂左右各有房。儀門外東西為候廳,為標下將領。廳東西有坊,東曰「威震」 東南、西曰「風清、海甸」 ,又東有雄鎮樓。
巡撫都察院 在裕民坊內通江橋東。舊為明清軍察院。嘉靖二十四年,巡視都御史朱紈併《三皇倉》址改建今院。三十五年燬,總督都御史胡宗憲重建,名「總督府」 ,今名巡撫。都察院署之制,中為正堂,前為露臺,為甬路,為儀門。堂後為穿堂。穿堂東為忠敬亭,後為宅宇。有重門,有廳,有樓,有前後夾室,後有亭曰「撮蕉。」 穿堂西為庖,為集思堂,為後樂亭。外正堂左右為雜書房,為寫本房。儀門東為土地祠。大門外東西為候廳,為標下將領。官廳東西為坊二,又東為鎮東樓,其北為鎮海樓。錢鏐平董昌,為鎮海鎮,東西軍節度使兼領西浙,此其遺意。
巡按察院 在布政司南,鳳山門北。元時置江南行御史臺二員,分巡江南三省之地。當時有兩察院,歲遣監察御史二,謂之守省御史。一在按察司紀家橋左,西湖書院之西,為守省察院之署名。「北察院」 ,後改為按察分司;一在朝天門外,正陽門北,為監燒香鈔御史之署名。「南察院」 ,今朝天門改為鎮海樓,正陽門改為《鳳山門》,而院署即其舊所也。
皇清初年設後旋設旋止。今停遣御史之代巡者。院
廢
巡鹽察院 在布政司東,舊為「太平興國傳法寺基。明正統三年,始遣御史巡兩浙鹽課,遂建。嘉靖二十年,監察御史唐臣毀傳法寺,拓基重修。」
織造府 二所,並在布政司東,旗纛廟西。左為東府,右為西府。織造御用袍服,明以中官掌之。洪武二年,初建織染局於斯如坊朱家橋。永樂中,因地卑濕,分撥工料,於湧金門建局織造,遂以舊名「南局」 ,此名「北局。」 南局盡廢,而工料併歸於北局。
皇清初年,撤中官不用,而掌以內務府官織造 御用袍服。
工部分司 在巡鹽察院之西,改市舶司為之,本宋德壽宮後囿址。明永樂中,命內臣掌海舶互市。景泰四年乃建為署。成化七年,設關抽分木稅,建署於候潮門外,俗稱南關。嘉靖三十六年,倭寇犯北關,撫按以其逼城,折毀。員外郎李芳至,具題令擇地重建,因官帑絀乏,改今處。戶部分司 在武林門外江漲橋北,榷商船稅,俗稱「北關。」 明初未有定置。景泰元年,差戶部主事於蘇、杭二府專掌之,始建鈔關於此。
浙江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在吳山之陰,清河坊迤西,面蛾眉山。宋設安撫司於杭,總州郡兵民之政。南渡初,杭為行在所,其權視他道為重,為殿司寨,尋改安撫司,復改祕書院。元至元二十六年,自揚州遷江淮行省於此,并開元宮址廣之,故曰「浙江等處行中書省」 ,總兩浙、福建、江西四道,其權尤重於他省。至正初燬。三年,丞相別兒怯不花復購民地以拓其制。明因之。洪武九年,改浙江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十五年,割直隸嘉、湖二府隸浙。共領府十一,州一,縣七十五。永樂十七年火。宣德間,左布政使黃澤重建。正德元年,左布政使李贊又加修飾。嘉靖元年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