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3 (1700-1725).djvu/9

此页尚未校对

指揮嶂 在縣東四十里。峰最高而中平窪,有窩,可容數千人。元時嘗有指揮屯兵於此,故名。上有瀑布泉。

院逕山 在縣東七十里。有二龍潭,時雲霧蒙其上。

葉竹嶂 在縣東七十里。頂有長流水,莫知其源何來。山下田資其灌溉。

三台山 ,在縣南,隔河三峰橫列,中一峰特起,下有「印山。」

西華山 在縣西三里。山中有道院。

龜尾山 :在縣西四十里。縣治發脈於此。有僧舍,花香鳥韻、煙靄霞光,可供游賞。

神仙嶺 ,在縣北四十五里。山有仙人題字。微跡山下,人時見火光爍燿。

大湖山 :在縣東北五十里。

程嶺 在縣西北六十里,以分水為龍,南界湯邦山 在小石保縣,東界安遠。

劉輋山 :在大石保縣東。

丫髻嶺 在小石保

華竹嶂 在橫江保。山溪泉水,眾田藉此灌之。員魚溪水 ,在縣東北一百里,源自南坑坳,分水,會龍頭嶺水,流入信豐龍洲,出內江,會大河。砂頭水 在下歷保縣東北四十里,流入九曲河。

油潭水 在縣東二十里。由縣城水東入廣東和平縣下車河。

九洲河 係安遠水。由大石保過縣之東北,入廣東龍川。

角壩水 ,在橫江車步牌,離縣北六十里,源出院逕山,流鹹湖,會龍南水。

城門水 在橫江保縣北發源處,兩岸石壁屹立如城門,故名。

鶴子水 係安遠水。由小石保縣東北流入廣東龍川。

獅子潭 :在高砂保,縣東。

洪州潭 在小石保

聚奎井 在儒學前

文昌井 在高寨下右

東井 在東門外

佛子坳泉 在高砂保,縣西三十里,界龍南。

贛州府城池考        通志

本府。贛縣附郭。

贛州府城池 ,晉永和五年,郡守高琰建於章、貢二水間。唐刺史盧光稠拓廣其南,又東、西、南三隅鑿壕,宋州守孔宗翰以東北隅易墊甃石,冶鐵錮之。元至正癸巳,監郡全普庵撒里增築,明指揮楊廉重修。正德辛未,都御史周南繕治一新,周二千「五百一十二丈,崇三丈,厚一丈餘,三面引水為壕,長九百四十餘丈」 ,深七尺,闊十餘丈。城門六:東曰百勝,南曰鎮,南曰「興賢」 ,西曰「西津」 ,東北曰建春,曰「湧金」 ,各建樓其上。正德間,知府邢珣先後白於都御史蔣昇、王守仁重修。嘉靖間,都御史陳察等復修。天啟元年,都御史周應秋等復加修築。

外縣

雩都縣城池 ,宋紹興乙丑,知縣劉藻始築。元至正癸「巳,通判王榮忠修築,周五里,崇一丈三尺,南臨大江,三面為隍。明正德壬申,知縣劉天錫增高五尺。」

信豐縣城池 ,「宋嘉定三年,知縣萬億築,週五百四十九丈。明洪武十三年,千戶汪淵加修,高一丈五尺。成化年間,知縣李玉、倪俊。正德、嘉靖間,知縣朱諫、徐鑾俱加修築。甲辰,知縣沈學又增崇五尺有餘。」

興國縣城池 ,「元至正壬辰,判官王榮忠始築,週回四千四百四十五丈,高一丈三尺,厚如之,東南阻水,西北為隍。」 明成化己巳,知縣逵泰重修。弘治間,知縣陳壽、曾選增修。嘉靖乙未,知縣李淑復修。

會昌縣城池 ,宋紹興間,知縣黃鉞「始築,週二里五十步,高一丈五尺,三面阻水,南浚壕。明洪武己巳,千戶彭英自西南隅拓廣,共二百步,千戶牛壽增高五尺。正德壬申,知縣林信同主簿重修。嘉靖間,知縣陳仕、萬曆間,知縣呂夢齡復葺。」

安遠縣城池 明洪武初,知縣周泰、指揮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