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3 (1700-1725).djvu/99

此页尚未校对

今觀之,置五堰於溧陽,開「百瀆於宜興,置斗門於江 陰,建千橋於吳江,則單鍔之大概也。而環湖卑下之 地,縱浦以通於江,橫塘以分其勢,堅厚隄岸以禦湍 悍,必使塘浦高於江,而田無所容水,則郟亶之大概 也。」蓋鍔之議詳於導水,亶之見乃工於固田。夫治水 以為田也,治水而不治田,則濡足何益?治田而不治 水,則耒耜「何功?」然則二者事誠相須,而二子之為議, 則固不可偏廢者矣。國朝定鼎金陵之日,首鑿溧水 石河,引之北注,而於五堰築壩,以辟宣、歙、池陽九經 之衝,則所以治其上流者可固也。繼而遣大臣夏原 吉浚夏駕,北貫吳塘,通劉家港而導之海,周忱浚顧 浦以通吳淞而導之海。此其疏浚隄防之績,要不後 古人之所為。蓋諸郡農桑,實國家百費之資,而經畫 平成之計,固不止導利閭閻之間已也。然邇者汎溢 之患,較歲為常。今則春夏積雨,為災滋甚,淪垣屋,徙 蓬翟,怨諮起而和氣傷,目擊之憂,誠切於燃眉之急 者。此豈疏治之法或廢於因循之久,而便宜之政或 泥於通變之權乎?是故今之為力,莫切乎決三江,浚 諸浦,疏涇港,理岸塍,禁圍占,夷葑葦,而凡古人已試 之述,垂成之功,不可以不講矣。夫三江之梗,以長橋 也。或者欲決去長橋以快入海之道,則國家之漕輓 勢所必賴。即易為木橋,廣開其谼以通之,則衝突之 憂,亦終為網運妨焉。然則二者不可計矣。若其港汊 經泄之所,為民間所侵認,日漸狹小。上源諸漾積受 洪流之處,為廬埂藕蕩所屯結,勢已布護,此可不厲 禁以清閼閉之患哉?故相視開掘,宋乾道間曾詔於 王炎,圍田堙塞,淳熙間曾請於傅淇,而岸東江尾茭 廬沙泥,則單鍔之憂,又為拳拳。此皆可稽而行之者。 彼其時所謂豪右之家肆意圍築,而守倅縣令輒為 給據,今得無尚爾,於是不可不痛滌其弊也。或曰:「江 湖草蕩,計畝有納,而圍田耕種者,歲增賦焉,亦府庫 之一需,盡欲禁之,則少損於公也。」夫天下利害,當較 其重利尋尺之人,而養深長之害,奚待智者辨之乎? 或又曰:「征輸疲藪,民勤於力,而驅之畚築,則恐沉於 眾也。夫逸道使民雖勢不怨,即其所」有之田,議之遠 邇,揣之厚薄,而量工命日,則豈厲民於公乎?至若按 《禹跡》大勢,則湖之下流,莫要吳淞。今得開吳淞與黃 浦會,則太湖不足瀉矣。然淤澱既久,工力繁浩,議者 又謂黃浦、吳淞其勢相敵,此盛則彼必衰,恐吳淞未 必通而黃浦先湮,則東南之害愈急。以此則吳淞之 開不易言矣。然澱湖之西,曰急水,曰白蜆,東曰小漕, 曰大瀝,皆東江入海之故道。今諸港淺狹,而東江遊 塞,則支流為末廣。至若范家浜、劉家港、夏駕、安寧諸 處,凡以達婁江導之海者,則今日所賴矣。然潮汐難 遏,而浚治久疏,則壅滯為可虞,此可不加之意乎?古 之沿海三十六浦,今入海者惟茜涇、七鴉、白茅、楊林, 入江者,惟福山許浦而已。又能按其未浚者求而導 之,則散流之途多,而四達之勢沛矣。或曰:「若開諸浦, 東風駕海水逆注,反病民田。不知百川東流有常,西 激有時」,單鍔固已辯之而可稽也。是故近理之湖,則 水得所容而橫汎可銷;遠濬之江,則水得所趨,而壅 噎可達。然則所謂障患以興利,或者萬一有裨於是 乎?至若分瀉浙江之議,則所以殺太湖之受,而省專 治三江之難也。蓋自蕭梁大通三年,吳興告災,遣王 奕督率三郡,大圖鑿泄而有此舉。然當其時,十郡流 移,草竊窺伺,故昭明太子有丈一呼門,動為人蠹,出 丁之處,必妨蠶桑之類,上書止之。夫誠以其時不可 為也,而擬之今日,則民窮時詘,益非可以舉贏矣。然 求逸者不吝其勞,圖遠者不泥於近。昔賈讓持上策 論漢廷,首謂「瀕河十郡,治隄之費,歲且萬萬,及其大 決,所殘無數。如出數年治河之費,以業所徙,則河定 民安,千載之患。」愚不能不以讓之見酌今日也。蓋嘗 按地勢之所歸,而訊之長老之智者曰:「天目以東之 水,可以自餘杭入德勝,出沈塘,遵皋亭,下臨平而瀉 之江也。如此,則太湖所納,止孝豐、安吉之流而勢減 其半,昔之淤浸之田,可以復膏壤之舊矣。此非有待 於經濟謀猷之士乎?然則毋間於浮言,毋滿於近效, 毋避於嫌,毋遜於勢,毋阻於怨,毋隳於勞」,則三吳之 所賴在茲舉也已,而實存乎其人也夫上古有五官 以治五材。秦漢之間,天下猶有水工。唐宋而下,自安 定分科設教後,講治水之學於東南者,復何人哉?蘇 子云:「古者將有決塞之事,必通知經術之臣,計其利 害而水工行,視地勢,不得其工,不可以濟也。」又曰:「三 千年之間,無一人能興水利者,其學亡也,蓋不能無 感於時也。」國家於水利董之憲臣錫之專敕,非不重 其事,然東南之水,勢相延連,而監司所及,則有分地, 蓋自近日事權始分,而張弛之間不無撓制其中矣。 夫事有專任則功可責,有定權則政乃從,此非今日 之所當議者乎?至於心存立功,志在經邦,毅然以水 利之學,經術之臣任諸身,而斯民之溺日切於念,則 真存乎豪傑者起而為吾東南圖之。夫善於驅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