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4 (1700-1725).djvu/14

此页尚未校对

邵遠平為之記

褚家塘 在忠清里,乃茅山河所經也。今河湮久,而塘名尚存。唐褚遂良世有顯宦,咸居于此,因以名塘。塘側有空翠池,李絅文別業也。絅文少有至行,父母病,能兩刲其股,人稱「純孝」 云。湧金池 在今湧金門裏。吳越錢氏時,守將曹杲引西湖水為池,吳越王元瓘書三大字刻石識其旁。

聖母池 在吳山中興觀側,圍以石欄,今廢。仁和倉池 在倉之南。《故老》云:「仁和倉舊為縣基,乃吳公子慶忌故居,古有此池。」

白洋池 在梅家橋東,周三里。宋淳祐丁未夏旱,湖水涸,人爭汲此水,至有以舟載賣者,人賴之。寺為宋張鎡捨宅為寺,故人亦呼「張家寺。」 有碑,《集》米芾書。

「清明池 」 ,在錢塘門內,大理寺議事廳畔,景靈宮園「水池 」 ,在武林山北。

環翠池 在臬司經歷廳署中,其地清敞,東有方池,環池皆柳,參差蔭綠,春夏尤佳。古樹四五株,大根輪囷,蒼皮剝蝕,蓋數百年物,鄂王故宅所遺也。華州羅賢為幕官,建亭其上,名曰「環翠亭。」

金龍池 在吳山三官廟後。廟為古承天觀。梁龍德三年改為玉虛觀。建炎初,廢於兵火。紹定四年,元虛真人復新之。天順七年,始改稱三官廟。中奉天地水府三官之神。有梓潼行祠、清暉亭、天開圖畫閣及金龍水神。殿成,廟後忽澄泉迸發,遂濬為池,即所云「金龍池」 也。大旱不涸,清洌亞於郭井。

三佛泉 ,在城內吳山雲居「聖水寺。」

瑞石泉 在瑞石山下。舊有亭,久廢。

青衣泉 在重陽庵後。青衣洞口,泉出石罅,清鑒毛髮。崖壁鐫有「唐開成五年南嶽道士邢令聞、錢塘令錢華、又道士諸葛鑑」 八分書題名,傍鐫佛像及大字《心經》。山頂巨石墜下,有石承之,若餖飣然。前有石門,上橫石梁,壁間皆細字水波文,不知何年浲水至此。錢塘江 在郡城東南二十八里,總名浙江,其源發自徽州之黟縣,廣信之玉山。徽州之水既入嚴州桐江,而衢州有水自蘭溪來,金華之水亦至蘭溪,與衢州水合,而俱會于桐江。乃入杭州之富陽,曰富春江;至錢塘曰錢塘江。凡經過者徽、嚴、紹、杭四府,曲折而東,以入於海。按《舊志》曰:「《史記》云:『水至會稽山陰為浙江』。」 虞喜云:「潮水投浙山下,折而曲。」 一云:「江有反濤,水勢折歸,故名浙江。盧肇云:『浙者,折也。蓋取其潮出海,曲折而倒流也』。」 一名浙河。《山海經》云:「禹治水,至于浙河。」 莊周云:「浙河之水,濤山浪屋,雷擊霆砰,有吞天沃日之勢。」 是也。又名曲江。枚乘《七發》云:「將以八月之朢,觀濤于廣陵之曲江。」 蓋廣陵為揚州,杭屬揚,故亦名廣陵。曲者即浙之謂,一名羅剎江,取風濤險惡之意。潮水晝夜再至,奔騰衝激,諸家之論,言人人殊。郡人以八月十八日為潮誕辰,傾城往觀,善泅者泝濤出沒,謂之「弄潮」 ,往往沒溺。宋設厲禁不能遏,今則無之矣。其沿江之塘,自唐宋來代有修築,興圮遞變事宜,亟圖西湖 。西湖故明聖湖也,周繞三十里,三面環山,谿谷縷注,下有水道,瀦而為湖。漢時金牛見湖中人言「明聖」 之瑞,遂稱明聖湖,以其介于錢塘也。又稱錢塘湖,以其輸委于下湖也。又稱上湖,以其負郭而西也。故稱西湖。西湖諸山之脈,皆宗天目。天目西去府治一百七十里,蜿蜒東來,凌深拔峭,舒岡布麓,若翔若舞,萃于錢塘而崷萃于天竺。從此而南而東,則為龍井,為大慈,為玉岑,為積慶,為南屏,為龍為鳳,為吳,皆謂之「南山。」 從此而北而東,則為靈隱,為仙姑,為履泰,為寶雲,為巨石,皆謂之「北山。」 南山之脈分為數道,貫于城中,則巡臺、藩垣、帥閫、府治、運司、黌舍諸署,清河、文錦、壽安、弼教、東園、鹽橋、褚塘諸市,在宋則為大內,德壽、宗陽、佑聖諸宮,隱隱震震,皆王氣所鍾。而其外邏,則自龍山沿江而東,環沙河而包括露骨于茅山、艮山,皆其護沙也。北山之脈,分為數道,貫于城中,則臬臺、分司諸署,觀橋、純禮諸市。在宋則為「開元」 、《景靈》、「太乙」 、「龍翔」 諸宮,王氣所鍾。而其外邏,則自霍山繞湖市,半道橫衝武林門,露骨于武林山,皆其護沙也。聯絡周匝,鉤綿秀絕,鬱蔥扶輿之氣,盤結鞏厚,體魄閎矣。潮擊海門而上者,晝夜再至。夫以奔水而逆以海潮,則氣脈不解。故東南雄藩,形勢浩偉,生聚繁茂,未有若錢塘者也。南北諸山,崢嶸圍繞,匯為西湖,洩惡停深,皎潔圓瑩,若雙龍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