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4 (1700-1725).djvu/24

此页尚未校对

相傳范蠡載西子泛舟處,

新江塘河 去縣東北二十里。此寧邑下塘水也。源自德清縣大麻溪之支派,由本縣莊婆堰西北,東流抵縣城壕,逶迤七十餘里,支港甚多,東北入嘉興境。其東南流,由渾水石橋注入袁花塘。《縣志》作「辛江塘河。」

二十五里塘河 自縣市河北出拱辰水門,過西南二十五里,會於運河而達長安壩。按《縣志》:舊名湖塘,以通湖水也。水源自西湖來,達於運河,自臨平至長安壩,過東二十五里。宋陳恕浚河築塘,加廣一尺,民甚利之,號甘棠堤。

洛塘河 在縣西北三十里,乃新江塘河支流,東入硤石南湖。旁有港通小河,迤北入嘉興界長水塘河。

袁花塘河 去縣東五十里,源自吳姚塘港,長六十里許,支港不一,南通白彈港,西流入縣城壕。按《縣志》云:「考吳姚塘港東北注黃道湖,白彈港注入嘉興境,舊志言西流,誤也。」 許令典曰:「袁花之名,不知所始。」 己未七月余,西垞東池涸,濬之二尺許,有甎,上鐫《唐故戚氏沈夫人墓志》銘,文簡朴可百字。大中六年,葬於鹽官縣靈泉里金牛鄉,去袁花市南三里之原。此時鹽官尚稱縣不稱州,州名在唐後也。而袁花之為市,自唐宣宗以來有之。

硤石鎮市河 去縣東北六十里,乃浴塘河支流,東入嘉興縣長水塘河,南北舟航大道。放生池 在縣北一里,舊在延恩院東南二百五步,宋慶元四年,改鑿於此。

白洋池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週迴五十五丈八尺。發源新丘塘。

靈龜池 在縣東北六十里硤石鎮靈龜寺內。宋時廢,惟池尚存。按《通志》:名靈池。

夾山港 去縣東六十里,北流入彭墩湖,與下吳姚、石棋、秋門三港,皆袁花塘河支派。

吳姚塘港 去縣東六十五里,袁花塘河之支派,東北入海鹽縣界黃道湖。

石棋港 去縣東七十里,袁花塘河之支派,長十里許。北通彭墩湖,東入海鹽境,源出石棋山下。

秋門涇港 去縣東北五十二里,北入茶湖,袁花塘河之支派。

麻涇港 去縣東北五十八里,乃新江塘河支派,北入硤石南湖。按《縣志》:縣東北四十八里赭山港 ,去縣西四十五里,上塘運河之支派,南抵海塘岸。

東陳村港 去縣西北四十七里,係新江塘河之支派,南抵運塘岸。

中閘龍潭 在長安鎮中閘內,上有龍王祠。「雪峰泉 」 在縣東南五里壽聖院側。唐雪峰義存禪師結廬於此,手鑿一井,大旱不竭,井中常聞風濤之聲。元延祐間,海坍不存。

「紫薇泉 」 在硤山鎮紫薇山。

靈泉井 在縣東六十里黃灣真如寺傍。昔有操法師,夜與神講佛法,一日井涸,神告之曰:「當有泉發於山竇。」 已而果然,謂之靈泉。

市邑十井 ,相傳阮店村章仁蘊所開。今仁賢坊雙廟巷、安國寺巷三井皆是也。其在仁賢者,以白石為欄,上有刻云:「當邑章仁蘊開此義井第十四口,元豐壬戌歲記。」 以此觀之,則《舊志》所載市邑十井,又不止是數矣。餘井皆不復可攷矣。

《異井 》一在安國寺,深十三丈。本境土薄,凡浚井未三丈而泉出,故不能深,獨此井深,大旱賴以取汲。一在延恩寺,深七尺。一在尉廨舍內,味甚甘。石欄上有至和元年刻字,邑中第二水也。尉趙師羽立亭於上,曰「送雲。」 又丞廨東一井,其水在尉廨井下。

烏龍井 在縣東七十里,冬夏不竭。相傳皋蘇將軍黑馬跑於此地得泉,遂名。後果有龍,或時現爪。宋邑令胡堅常、陳恕元、州判申維賢,皆以旱禱獲應。

禪師井 在縣西南四十五里禪機山。

義井 一在儒學儀門。一在縣西五里,邑人徐仲所鑿。一在阮墊灣,張泰鑿,井上有亭,邑令許題曰「惠津。」 一在孫家橋,邑人孫氏鑿。

石井 在縣西北一十二里。世傳,馬自然常入此井,有祠在塘畔,年久塌毀。弘治四年,邑人梁哲「修祠甃井。」

新塘 即「備塘」 ,在縣東,自天妃廟東抵黃山,長五十里。

六十里塘 在縣東至黃灣,長六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