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4 (1700-1725).djvu/33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百三十八卷目錄

 杭州府部彙考四

  杭州府山川考三

職方典第九百三十八卷

杭州府部彙考四

杭州府山川考三    府縣志合載

臨安縣

東天目山 在縣西五十里。高三千九百丈,週迴八百里,有三十六洞,為仙靈所居。每歲秋,率一日風雨晦暝。俗云山神與江神會。淳祐八年,禱雨有應。安撫趙與𥲅奏請封龍王為靈祐公,賜廟額曰「惠澤。」 舊《志》云:昔有道宮在天目東峰,曰黃石室,故址尚存。相傳有大鐘墮於水。按《通志》:山有東西二目,東在臨安,西在於潛。東目則崔巍峻巀,有重岡疊嶂之奇;西目則起伏飛揚,有龍翔鳳翥之勢。分青挾翠,以萃止於錢塘。萬山林立,環拱其下,若臣伏之狀,豈非一郡之主山乎?《東目》奇麗,雖少亞於西目,然其峰之奇者,如天仙峰、將軍峰、寶珠峰。水之奇者,如瀑布泉、洗眼池、白龍池。古跡之存者,如分經臺、黑驢庵、昭明庵,林巒澗壑之秀者,如垂虹嶺、平溪皆超絕常區,等於仙境。按縣志,天目山即浮玉山。《大藏經》謂「宇內三十四洞天,名太微元蓋之天。」 《太平寰宇記》:水緣山曲折,東西巨源若兩目,故曰天目。梁昭明太子分經此山,目瞽洗於泉,明一目。後歷西山,又以泉洗之,目悉開,故莊曰雙清山,曰天目。西目屬於潛,東目屬臨安。東目山麓有昭明庵,去望天橋數百步,昭明始參禪處,遺像儼然。再上有勝概亭、鐘磬堂,湮沒已久,猶時聞鐘磬聲。有龍王祠,宋淳祐間,禱雨立應,賜額「靈佑公廟。」 稍上則有馬公亭,令馬俶芳建。有且止亭、將軍峰,峭壁數十仞,上一里有碎玉坡,碎石堆,散日耀之,作蒼碧色。又上則觀瀑亭,瀑布泉,高倚斷崖,下臨絕澗,泉自龍池瀉下,望之如疋練,名曰「東崖瀑布。」 有垂虹橋,橋駕兩峰,泉自峰頂瀉下,如白虹倒飲,亙天入澗,名曰「西嶺垂虹。」 由石梯而上,古木森羅,中開數畝,建昭明禪寺。後燬,令黃鼎象創新之。寺有千佛閣,銅佛千尊,現金色相,寺災而閣無礙,亦靈異矣。轉西則定觀臺、洗眼池,泉出石竅,冽而甘。有庵以昭明洗眼,故名。「迴光。」 上有悟道松,頂平圓如蓋,昔異人葛稚川所棲也。去迴光庵里餘,竹水茂匝,白雲時護。有棲雲殿,亦名白雲窩,供磁大士一尊。轉上有分經臺,即昭明分《金剛經》處。臺有萬年松三,一為雷火所摧,二俱枯立。臺旁有葛稚川煉丹池,水深不滿咫,大旱不涸。臺後緣崖攀蘿而登,可十數里,為大仙峰,則天目絕頂也。頂甚平衍,纍石數十處,名仙緣石,時罩雲霧,又名雲霧山。度嶺而下,自千佛閣轉東,有黑驢庵。宋乾道中,希都禪師養一黑驢,甚馴,出入與俱。師病驢,募緣供之,為虎所噬。師檄召虎群至,噬驢者伏罪。僧叱曰:「死者已矣,毋復再犯。」 至今臨有虎患,山獨無。又有平溪庵。白龍池,即徑山白龍讓地於欽禪師,避居此池者也。下有洞,兩旁石室,可容百餘人。中有龍池,云是天之一目,深不可測,常作雲雨,旱禱輒應。池上有飛橋,四面皆危壁懸橋,往返似飛渡者。下有玉澗泉,流出瀑布,名曰玉澗飛橋。池外有寶珠峰,圓淨秀媚,環視青林,黃葉綴丹點碧,如金珠燦然。舊築夜光臺,今廢。又有浮玉池,傳昔有玉浮出故山亦名「浮玉」 云。

姥山 ,在縣東二里。高一千五百丈,周二十里。按《縣志》,「去縣十三里,與公山對,縣四溪會流於此。」

獨山 在縣東四里。縣之水口山也。石覆大溪上,下有潭,深不可測。《吳越王制》封其神為鎮水山王而祠之。今石刻猶存,洪武八年,知縣賈鵬程曾禱雨立應。俗傳金鮮湖有龍居之,其泉與獨山潭通,因耕者飲牛滌器,而遷於獨山。青山 ,在縣東十五里。林木蒼翠,獨冠群山,至杜塢亭,交餘杭縣界。吳越王時,淮南將李《神福》入寇,伏兵其下。

公山 ,在縣東二十里,高二千一百丈,周二十八里。按縣志,去縣十二里,有土穀祠、關帝廟。大滌山 ,按縣志,去縣二十五里,《道經》為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