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4 (1700-1725).djvu/4

此页尚未校对

井紫陽書院

寶雲山 在石佛山之西,勢甚峻巀,其木多松檜,其卉多藤蘿。僕夫泉在其下。稍西為葛嶺。履泰山 ,在寶雲山之西。又西為栖霞嶺,外為虎頭岩。

孤山 在裏外湖之間。山形綿邈巋然,湖中綠波迴環,頗為幽勝。以其不與諸山屬也,名曰「孤山。」 以其浮於水,若島嶼然,亦名孤嶼。以其四面皆水,若海上神山,故又名「瀛嶼山。」 多梅,為林處士所植,今梅徑尚存。其古蹟則六一泉、放鶴亭、三賢閣。泉者,東坡官杭州,因泉懷六一翁,遂名之,後為茅少宰瓚別業,後陳榷使調元擬建祠祀六忠於湖上。時茅氏莊院已圮,瓚孫鼒即捐其地,調元為建祠,今六一泉寺是也。祀鄴侯、香山、東坡。其中林逋墓為和靖先生葬處。又有蘇小小墓,在孤山陰。小青者,明怨女也,有詩云:「西陵芳草騎轔轔,內使傳來喚踏春。盃酒自澆蘇小墓,可知妾是意中人。」 後沒,葬此,曰「小青墓。」 今二墓俱荒沒。菊香塚在文昌閣側,小石嶐起,鐫字宛然。

仙姑山 在履泰山之西。平廣迤邐,為西北諸山之界。其木多杉檜楓榆,陰森茂密。稍西為玉泉。自玉泉折而西北,曰青芝塢,其西曰「靈峰。」 秦亭山 在青芝塢之北。又西曰法華山。山多茶筍,水竹秀媚。

石壁山  、龍駒山 俱在秦亭之西,方井嶽廟在焉。諸山以法華山為宗,以其去孤山稍遠,故敘首仙姑多名墓。毘陵鄒祇謨嘗作《靈峰墓記》。

集慶山 在仙姑山之西南,其植多松梓銀杏,亦饒橡栗。下臨孔道,為三竺入路。仙姑山稍南有行春橋,過橋由大道經普福,迤邐集慶山前。路折而南,曰飛來峰,曰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面阻山中,路直闢,若函谷然。由行春至天竺,皆長松夾道,名曰「九里松。」 松蓋唐宋時物。集慶山之西,曰靈隱寺。

靈隱山 ,去城西十二里,高九十二丈,亦曰「靈苑」 ,曰「僊居」 ,亦稱「西山。」 其山起歙出睦,跨富春,控餘杭,蜿蜒數百里,結于錢塘,如引兩臂。南垂臙脂嶺,北垂馱巘嶺。其山峰之北起者曰高峰。高峰之東曰屏風嶺,又東曰馱巘嶺。高峰之西曰烏峰,又西曰石筍,又西曰楊梅、石門。又西曰西源,亦曰西庵。支出于西源之右者,曰石人。其南起而望之藹然者,曰白猿。左出白猿之前者,曰香爐。益前而垂澗者曰興正。右出于白猿之前而林木森然者,曰月桂。《白猿》之東曰臙脂嶺。白猿之西曰獅子峰,又西曰五峰,又西曰白雲。白雲又西曰中印。中印之前曰無礙,又前曰善住。並善住而特起者曰稽留。俗稱「雞籠」 者訛也。稽留之西曰蓮花,有岩曰玉女。蓮花之東曰飛來,上有石梁西跨,下有岩洞,曰龍泓,曰香林,曰射旭,曰理公。其水南流者謂之南澗,北流者謂之北澗。南澗自合澗橋愬流至白雲峰之下,凡八逾橋,其七石也,其一木也。北澗自龍脊橋愬流至西源峰之山,凡七逾橋,其四石也,其三木也。南澗之源,出自白雲峰而東注,會他支澗,逾第八橋之西,會溪家澗,入新移澗,出閘口,曲流北經合澗橋。北澗之源,出自西源峰而東注,過騰雲塢,逼風樹塢,湍于第五橋下,浸飛來峰趾,會于西塢漾,停于洗耳潭,瀦于渦渚東嶼亦曰暖泉瀲灩干冷泉亭下經呼猿石門澗,潛激于龍脊橋,東經合澗橋,又東二里過行春橋,出靈隱浦入西湖,謂之「泉源。」 泉之南出者七:曰月桂,曰伏犀,曰丹井,曰永清,曰偃松,曰聰明,曰倚錫。月桂在天竺寺之右,伏犀在飛來峰之巔,其餘皆出支塢。泉之北出者九:曰冷泉,曰韶光,曰白沙,曰石筍,曰白公茶井,曰無著偃松,曰永安,曰彌陀,曰騰雲,惟冷泉在澗壖,其餘皆出支塢。其西為栗山靈隱。山有靈隱寺,慧理為祖。近弘禮數年,方丈法席一新。山巔頂有韜光庵,蓋寺之別院。磴道盤空,極望寥邈。駱賓王詩云:「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即此境也。按《錢塘縣志》:其下為景福靈隱禪寺,有峰曰西源,有塢曰大桐巢居。北有泉曰銀沙、金沙福泉、蕭公、白公茶井。池曰金蓮醮筆、茯苓。

栗山 在縣治西十七里。高六十二丈,周圍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人嶺,峭拔凝立,形如人狀,雙髻聳然。下有洞府,名玉女岩,一名新婦石。西北有珍珠塢、東墓嶺,飛泉二道,吳大帝時所刻石杵在焉。按《縣志》,粟山一作栗山。《隋地理志》錢塘有粟山,而無栗山,舊志恐誤。西為黃山,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