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4 (1700-1725).djvu/42

此页尚未校对

將臺石 在縣南三十里昌西鄉下港口,臨大江,與狀元峰並峙。上有石壁,俗謂「宋時觀兵於此」 ,故名。舊存鎮江侯祠,周圍約二畝餘。知縣溫朝祚移建墩房於上,以便遠眺防守。

鼉江 《吳越史》云:「常有二氣亙於江上,晝夜不滅。及杜建徽、羅隱生,而二氣不復見,議者以為文武秀氣。」 江在縣南二里,今過岸灘浮石潭是也。按《廣輿志》,鼉江遶百丈山下,當在今舒嘯亭左右。

金溪 在縣西二十五里廣陵鄉。源出分水縣,東流至巖石一十里,與葛溪合流。按《通志》名佘溪。

葛溪 在縣西七里。因葛仙翁煉丹於此,故名。湘溪 ,在縣西三十里。源出新婦洞,南流與大溪水合。

盤石溪 ,在縣西五十一里。源出靈門,至南新鎮與漁洲靈池水合流入縣。

釜源溪 ,在縣西五十五里。源出回源池,與漁洲水合流入縣。

西溪 去縣西七十里,源出漁洲山底,東流至三溪口,與於潛天目水通流。

松溪 在縣北五里。源出臨安界,南流至行者橋,與葛溪合流入江。

放生池 一在縣西七里折桂鄉寶勝院,前唐天寶中開,相傳內有洞,下通桐廬江。按《縣志》,「一在塔山潭,西至徐家壩,東到胡衙壩。」

皇清康熙二十年,邑民袁應福等呈縣刊《石買放水》。

族漁人禁網

「浴丹池 」 ,在寧國院舊址前。朝暮消長,與錢塘潮汐同,人候之不差。晉郭文舉遺蹟也。

天柱山龍池 在縣西十里天柱山下。

漁泉洞龍池 在縣西四十里寧善鄉。

合靈池 ,在縣西四十五里南安鄉。相傳其源與天目龍池通。

龍門山龍池 在縣西十五里南安鄉,按《縣志》,「在縣西七十五里。」

三貝山龍池 在縣北二十二里昌東鄉之三貝山頂。按《縣志》「在縣北三十里。」

深浦 在縣南二十五里。闊二十丈,深淺無度,潮水往來,溉田五十頃。按《縣志》,「南二十里昌西鄉,通錢塘江潮汐。」

普光山泉 在縣東十五里昌東鄉普照院。「白乳泉 」 在縣西七里折桂鄉寶勝院西。泉色如粉,故名。

清心泉 在縣南三里賢明山廣福院舊址。按《縣志》「在縣南一里。」

寒泉 在縣西六十里南新鄉庵頭山石巖下,冬夏不竭,灌田數百畝。宋至和二年,縣令吳止仲大刻「寒泉」 二字於石壁。

謁水靈官泉 在縣西三十五里廣陵鄉楓林塢。橫廣三尺許。泉水時消時長,如氣有呼吸,如潮,有進退,霅霅有聲。一刻之間,忽為消長數次,亦奇境也。舊《志》:「石有小洞,尋常無水,人以誠禱之,泉即湧出,飲足而泉止。」

碧沼 在縣南寧國院。唐大中八年建,舊名「碧沼院」 ,宋咸通十年改「碧流院。」

杜公井 在縣城內。董昌圍急,城中乏水,兵民穿土深百餘尺不得水。都將杜稜至誠禱之,泉立至,人稱為「杜公井。」

龍井 ,在縣西十五里折桂鄉鳥善山,地多苦竹。

黃金灣井 在縣南二十里祥禽鄉界新城、桐廬間。其地僻,無居人。宋淳祐間,令趙崇侅命寶林僧創接待庵,鑿井飲往來者。扁曰「趙公泉。」 彭家井 在縣北門內彭家巷。大旱不竭,城中人多賴之。

昌化縣

唐山 在縣後。高二十丈,延袤五里,縣治障山也。

青山 在縣前雙溪南岸。高二十餘丈,延袤四里,聯峰羅峙,叢木蒼翠,影落中流,秀色可挹,其狀如屏,故又曰「南屏山」 ,一曰「官山。」

晚山 ,在縣西十里,高一百丈。晉許邁遊寓此山,採藥,遺蹤托許由、侶巢父。故山有洗耳灘、白牛橋。

百丈山 在縣西三十里。高一千五百丈,延袤二十里,一名潛山。《吳興地志》云:「堯時洪水,此山潛水中,不沒者百丈,因名。」 多靈藥及濟饑。草木實邑之望山也。其陰即大鵠山,上有大龍潭,旁有王公洞,下有秦王石,曰雙峰。

雲谷山 ,在縣西三十五里。原野平曠,數百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