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4 (1700-1725).djvu/77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百四十二卷目錄

 杭州府部彙考八

  杭州府學校考書院社學附

職方典第九百四十二卷

杭州府部彙考八

杭州府學校考書院社學附府縣志合載

本府。錢塘、仁和二縣附郭。

杭州府儒學 舊在通越門外鳳凰山右,莫詳創始。宋紹興元年,徙建湧金門內凌家橋西慧安寺故基。二十六年,高宗又御製諸像贊,刻石太學,仍賜刻本於諸學,校自為序。嘉定九年,教授袁肅、黃灝病廟學湫隘,請於朝,乃拓而大之,楊簡為記。理宗時,御製《伏羲以來道統十三贊》,刻石於郡學,附石經之末。紹定四年,府尹余天錫增置學田以贍生徒,司業周端朝為「記。」 淳祐八年,安撫趙與𥲅重建廟學,增置學廩。元至正十年,守寶哥又新之。十二年,燬於寇。十三年,總管帖睦列思乃飭材重建,購禮佛寺地,展櫺星門於南,規制恢廓,視昔為備。江浙儒學提舉王大本為《記》。二十二年,復燬。二十三年,守夏思忠盡購禮佛寺基,南北二百步,東西一百六十步,新之。明洪武二年,頒行臥碑,甃明倫堂。八年,重建廟學。永樂間,建尊經閣,彙藏頒賜諸書。十七年,廟學燬於火。宣德二年,巡按浙江監察御史海虞吳訥跋《宋高宗御製像贊》。三年,巡視大理寺卿吉水熊概重建廟學。正統間,左布政使孫原貞、按察使軒輗,協同寮寀,鼎新廟學。未幾遷去,按察使陳璇卒成之。成化二十一年,郡守張縉又加修葺,大理卿仁和夏時正為「記。」 弘治六年,鎮守太監張慶以尊經閣歲久傾圮,屬縉重修之,甃宋高宗御製《贊》,并李伯時所繪像於閣之北壁。十年,立科目題名碑於櫺星門之外,翰林院學士新安程敏政為記。是年,巡按御史吳一貫拓學宮南路。十三年,鎮守太監麥秀、巡按監察御史鄧璋、清軍監察御史任文獻協新廟祀。十八年,巡按御史車梁重新廟學。正德十二年,巡按監察御史宋廷佐檄知府留志淑遷仁和縣學石經於戟門外兩偏,道統十三贊於尊經閣下。是年,提學副使劉瑞請廷佐以刑金購書,藏尊經閣。瑞又隸書《大學聖經》一章於明倫堂座後門上。志淑命工刻之,今廢。嘉靖四年,巡撫應天右都御史廬陵陳鳳梧製《道統十五贊》。八年,詔建敬一亭,貯御製《敬一箴》,宋儒程頤視聽言動四箴註及《心箴註》。九年,始奉制易大成殿曰

先師廟,建啟聖祠,釐正祀典。十年,勒御製正《祀典》。

說暨《申說聖諭》於石樹戟門左右。十五年,左布政使任忠以展謁時,諸司輿從直廟門,行非禮,出官帑二百餘金,購民居地,闢為便道,今稱新路。二十二年,按察僉事劉望之書「大魁」 字於石,樹於泮宮坊西直之南,知府陳仕賢亭覆之。四十五年,提學副使屠羲英始建敬一亭於廟後,移置御製諸《箴》石於中。萬曆二年,提學副使滕伯輪改三司廳為「名宦祠。」 三年,教授陳文炅改土神文昌侯祠於義路之左,以祠舊在戟門之東,僻陋故也。是年,學西偏民居火,延文明樓,府縣師生候廳俱毀。郡守吳自新請於撫按藩臬諸司重建,稍撤民居而遠之,規制更為弘麗。萬曆二十三年,提學僉事伍袁萃增置學田,令有「司廣開墾,以為學宮永業。」 二十四年,巡撫都御史劉元霖命郡守季東魯重修。四十年,巡撫都御史高舉重修。崇禎十年,巡撫喻思恂、巡按御史趙繼鼎、張任學暨諸司重修廟學。崇禎十二年,巡撫熊奮渭重修明倫堂。

皇清順治五年,巡撫諸司蠲金修葺廟及兩廡櫺星。

門明倫堂鼓樓,提學僉事李際期為記。十五年,總督兵部尚書李率泰、巡撫都御史陳應泰、巡按御史王元曦重修,提學僉事谷應泰為記。康熙十七年,巡撫都御史陳秉直捐貲重修。

文廟。二十二年,教授章潤奇同訓導重建文昌祠。

初,文昌祠在戟門之東北。康熙十二年毀,今復建於櫺星門之東。二十三年,知府顧岱捐修兩廡。二十四年,巡撫都察院趙士麟捐貲,委本府通判宋德深監修正殿、明倫堂,並重造兩廡。廟門華敞巨麗,倍加於昔。康熙二十三年,知府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