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4 (1700-1725).djvu/80

此页尚未校对

中,邑人許相卿為《鄉賢祠記》。嘉靖十年,知縣胡堯時建啟聖祠、尊經閣、饌堂。四十二年,知縣殷登瀛置學田四百九十畝以贍士,邑人董鯤為記。四十四年,知縣許天贈以歲久不葺,寖就傾圮,乃出官帑修建。凡殿堂齋舍以及門廡,靡不次第改觀,亦鯤為記。萬曆初,學宮圮,教諭張學易重建。二十七年,杭州通判張汝賢捐俸三百金,以次勸助,重新「尊經閣。」 蘭江柳希點為「記。」 天啟六年,教諭趙維寰重建衙齋,盡撤其舊而新之。

皇清順治十年,知縣秦《嘉系》教諭陸熙運、訓導李芳

穎,重加修葺,增飾如新,督學僉事張安茂為記。康熙八年,教諭金昌尹修尊經閣。康熙十五年,知縣許三禮、教諭謝三聘修「啟聖祠。」 今學制中為

先師廟前戟門外櫺星門。「啟聖祠」 在廟後,神器庫。

神廚在戟門外之東。宰牲所在戟門外之西。學在廟東。前為明倫堂,東西二齋,曰「尊德」 ,曰「樂道。」 庭鑿一泮池,跨以石梁。堂左為名宦、鄉賢二祠,祠後為土地神祠,堂右為饌堂、庖湢、庾廩在饌堂東。堂後為「敬一亭」 ,又為尊經閣。教諭廨在尊經閣左。訓導廨一在明倫堂東,一在啟聖祠後。閣三層,極高爽。最上層以望海觀濤,奇暢勢險,稍不修葺輒壞。遇狂風驟雨,水從閣上下注。今為重簷複閣,罘罳欄楯。南面大海,龕、赭諸山拱峙於前,一望蒼茫,可數百里。三方村市在指顧間。邑中少樓閣,斯為傑出。

射圃 在惠康橋東北。舊在學南,明初徙,今廢。社學 二所,一在學東,一在學西。

學田 原額田地共五百三十一畝九分零。丈量後實五百十四畝一分零,實徵稅銀二百二兩八錢六分有奇。以上田不知始自何時,疑即

《郡志》
所謂明嘉靖四十二年邑令殷登瀛所置

者,但《志》言四百九十畝,與前數差異。明萬曆二十六年,增援例納監捐入田共二百十畝,租二百一十石,內本色五十石,折色一百六十石,每石折銀三錢五分,共銀五十六兩。學道洪批二十七年分起徵。萬曆三十六年,又續增田地共一十二畝,租銀共五兩零五分。

富陽縣儒學 在治東。唐武德七年建學在今學東,景雲二年重修。廣明中燬於兵,永泰元年,令崔仕元重建。宋景祐二年,令陳執禮始建廟,錢鑰為《記》。紹興十五年,令徐端輔重新之,教授陶紡為記。淳熙中,令麋師旦、沈梠相繼重修,自為記。紹熙三年,令胡公整聖賢像,涿郡趙師烜為記。嘉泰中,令范之柔拓其基。嘉定中,令程珌修大成殿,繪兩廡先賢像,廣講堂、稽古閣,鑿方池,築石橋,重甃學前逵路一百二十八丈,直至縣治。十六年,知縣李彌高重修廟學。元至正末燬於兵,址為城之濠塹。明洪武元年,知縣楊敬重建今處。十年,知縣孟斌建兩廡堂舍,闢射圃。三十年,知縣吳蒙開泮池,搆廨宇。教諭蔡海作《文卷》庫。永樂三年,縣丞汪文立東、西齋。四年,知縣孫觀建戟門。十一年,知縣陶觀修建大成殿、明倫堂、日新齋、東西廡、櫺星門。宣德五年,教諭林時望建廨宇。十年,知縣吳堂重修大成殿,飾聖賢像。教諭陳興建學門,闢學路,修齋舍。景泰間,訓導韓鳳、張寬前後改建廨宇。弘治初,知縣鄧淮移廟學於西。嘉靖九年,杭州府推官劉望之、知縣方舟建議重修,諭德閩人龔用卿為記。十三年,按察僉事焦煜建一鑑樓。十五年,建尊經閣。四十二年,知縣謝中立重修廟學,行人邑人周美為記。隆慶六年,知縣劉汝昭建文明門,刑部郎中邑人章楷為記。萬曆三年,知縣李啟重修廟學,亦周美為記。十一年,知縣管九皋重修,吏部尚書仁和張瀚「為記。」 三十二年,知縣王橋重修廟學。崇禎四年,教諭方國儒重修右廡并櫺星門、《學制》。

「先師廟」 、三間,左右廡各六間,東西庫各一間,儀門

三間:櫺星門三間,明倫堂五間,在正堂後,左進德齋三間,右「修業齋」 三間,左右樂育門各三間,啟聖祠三間,在廟東北。尊經閣三間,在廟東。敬一亭在尊經閣後。射圃在明倫堂東。振文公署在明倫堂後。育英公署兩所在振文署東。十三年,知縣何吾濬重修。明末燬於兵。

皇清康熙二年,知縣朱永盛、教諭方兆日重修。

先師廟建「東西兩廡。」 「名宦、鄉賢祠。」 啟聖祠。三年知

縣徐啟業、教諭虞士彥建明倫堂。九年,知縣牛奐再加修葺。二十年,知縣錢晉錫、教諭趙嗣萬、訓導楊思蟾,重修大成殿,建明倫堂。錢晉錫自為記。今學制中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