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5 (1700-1725).djvu/116

此页尚未校对

楊山   、《石塔》山  、馬鞍山。

碧里山 四山並在海鹽西南四十五里。《澉水志》:「四山相連,東北去澉鎮八里。馬鞍山旁黃毛山 ,在澉浦西北四里。」

葛山   、龜山 二山,並在澉浦東北。《澉水志》:「葛山東有石屋龜山,其形低小。」

管山 在治南九里

豐山 在治西南十八里。《永樂志》:「上有石屋三所,舊傳秦始皇屯兵於此。東南有九母塚。」 黃山 ,在治西南三十六里。《一統志》:有高王山,與此山相接。

大橫山 在治西南三十里。《嘉禾志》:「顧況所居,在峽石山北。」

沈山 在縣西南七十里。徐泰《志》:「海寧縣峽石鎮西有紫微山,東有沈山,夾水並峙,故名峽石。沈山,俗名東山鹽轄也。」 舊《圖經》云:「宋臨海、南陽二郡太守沈景葬於此,因名。」

九杞山 在永安湖北。九杞翁姓許,翁之友太白山人,居南屏山,蓄一鶴,置鶴田,歲供鶴糧。在書院之南。

大旗山 :在澉浦西八里。相傳劉裕勝孫恩於此。

談家嶺 在縣西南四十二里,與杭州海寧縣分界。

分金嶺 去澉鎮八里,馬鞍山旁。

隱馬石 在石馬山。舊傳,有馬隱入山中,今山石多有人馬隊仗形。

望夫石 在永安湖仰天塢之右。山巔有石盤,其旁有石立如人形。相傳有海商失期不返,其妻登石盤泣望,因化為石。

穿山洞 在長牆山下,臨海,有石巖如洞。谷水 ,《水經注》:「縣南有秦望山,谷水出為澉浦,以通大海。」

殷水 《吳地記》:「海鹽縣在吳郡東南二百二十里,地名殷水。」

天仙湖 在縣西五里,與賁、橫諸湖相通。賁湖 ,在縣西三十里,一名宋坡湖。週圍四十餘里,南與黃道、彭墩二湖通。

橫湖 在縣西三十五里。週圍六里。徐泰《志》「璵城西有柴莊湖」 ,即此。

鸕鶿湖 ,在縣西南四十里。週圍四十餘里,上有黃道神廟,俗稱「黃道湖。」

永安湖 在澉浦鎮西六里。《嘉禾志》:「本田濬為湖,以瀦水資灌溉。置閘蓄洩,雨久瀰漫,東入於海。」 《澉浦志》:「湖上四圍皆山,號小西湖。」

上谷湖 在縣西南六十里。水通賁、橫諸湖。秦溪 在縣西南三十六里。通豐水港,接運河。法喜寺舊有石碑,刻「秦溪」 二字。

橫浦 在縣東二里。東北通故邑,西通賁湖,南入於海。

藍田浦 在縣南三里。浦上有藍田廟。宋咸平中,知縣魯宗道重開,以通海潮入運河,又名「魯公浦。」

澉浦 在縣南三十六里。《水經》:「谷水于縣出為澉浦,以通巨海。」 晉光熙初,嘗有三毛人集於此,蓋泛於風也。元至元間,宣慰楊耐翁居此,構屋,招集海商,居民貿易,遂成聚落。明洪武中,築城浦上。

鮑郎浦 在澉浦西北一十二里。古通東浦後塞。

海 在縣東二里平湖,治東南三十里,皆濱海。海有九塗、十八灘、三十六沙洲。海潮東北自金山西南至浙江,為上潭。自浙江回歷海寧黃灣,至澉浦、海鹽,為下潭。海岸與明、越二州相對,深夜籟寂,雞犬聲相聞,天日晴明,東岸山歷歷可數。

白洋湖 在縣東沿海塘下。

烏坵塘 在縣西三里

招寶塘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

夾塘閘 在縣東南六里。明洪武間,海寧衛指揮僉事趙鎧開置。

孟姥泉 ,在麂山之麓,自鷹窠頂來。山厚源深,故有瀑布如疋練。

龍眼潭 在治南二里。舊傳白龍窟,客舟泊此石屋 。一在縣南一十八里豐山,相傳秦始皇屯治之所。一在縣南三十六里茶院之南,相傳為黃巢之穴。

《柏泉 》泉上有樹,故名。

長水澗  、雪竇泉 俱在鷹窠頂山下。「花婆井 」 在康氏墓前。水甚甘洌。

淡井 在天寧寺南。邑水多鹹,惟此水淡,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