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5 (1700-1725).djvu/19

此页尚未校对

靖康元年,總軍太原。金師圍城,宣撫使張孝純謀降。稟知之,率所將刀手五百人謁孝純,列刀於前,起諭曰:「汝等欲官賞否?」 眾曰:「然。」 稟曰:「汝等欲官賞,宜以忠衛國,如有言降者,當何如?」 卒曰:「願以此戮之。」 因曰:「如稟言降,宣撫與眾監司言降者當如何?」 卒曰:「亦以此戮之。」 孝純自是不復言降,而兵權盡在稟後。圍益急,食盡人相啖,甲士煮弓弩筋膠。城陷,與子閤門祗候荀入告原廟,抱太宗御容赴水死。追封安化郡王,諡「忠壯。」 荀贈右武大夫、恩州刺史。冢孫沆,高宗賜第鹽官,故其後為之立祠在三管墩,去縣治五十里,建自明弘治間,歲久宇圮。天啟中,知縣鮑觀光移建海寧縣東偏隙地,歲時致祭。

貢尚書祠 祀元貢尚書師泰。師泰至正間以大司農治粟閩、粵,道梗,留海寧,卒,葬於朱子里之西。明萬曆間建,祠在安國寺東。

林公祠 在縣北半里光華亭內。祀名宦林恭章、耆德俞良謨配。以良謨具呈派貼均差,而林力主之。官吏領解,均差津貼,闔邑保全。

報功祠 在西路場西倉,祀倡義減鹽課諸人。創自明萬曆二十五年,天啟二年重建。

富陽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東觀山上。明宣德十年,知縣吳堂重葺,後移小龜山上。

社稷壇 在縣西二百步。元建官路北,明移路南。宣德十年,知縣吳堂重葺。

邑厲壇 在縣北二百步。

鄉厲壇 各鄉分置

城隍廟 在縣東二百步。吳元年丁未,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朱文忠重建,江浙儒學提舉葉廣居為「記」 ,後燬。明正統四年,知縣吳堂修建,左參政張居傑為《記》。萬曆三十二年,知縣王橋重修。後燬於兵。

皇清康熙三年,知縣朱永盛重建。

赤松子廟 在縣東一百五里。《輿地志》曰:「赤松子,神農雨師得道,常至崑崙山上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曾駕鶴停於華蓋山,里民水旱禱輒應,因祠之。」

靈惠廟 俗稱「邑主廟」 ,在縣西二百步。吳黃門侍郎封永興、富春二縣侯。郭城,宋嘉熙四年加封「英濟。」

東平廟 在恩波橋西二百步,祀唐睢陽太守張巡。又桐嶺亦有張公祠。

通聖侯廟 在縣西南一十里。五代末,縣令陸仁彰因祈禱有應,乃請於朝,封通聖侯。舊名「宋明王廟」 ,即今羅橋廟。

張明府君廟 在縣北。宋大中祥符間,嘗宰是邑,有惠政,民感而祠之。祠下有泉,歲旱不竭,禱之則應。

福佑廟 在長壽巨石洪山下,祀真人宋恭。宋咸淳四年,歲大旱,禱之,雨立至。禦災捍患,屢有靈驗。六年請於朝,封昭澤侯,賜額。元燬,明洪武初復建。

東嶽廟 在龜山上。明崇禎七年,知縣杜斗愚重建。

龍王廟 在恩波橋西,報功祠南。康熙元年,知縣朱永盛修。

護邑侯廟 在縣北一十五里。舊《志》曰:「有神憑居民董君勝,自稱為神,禱即應,請於朝,立祠封護邑侯。」

夏凍廟 在縣長壽安辰界。漢時敕封,明萬曆四十五年重建。

安辰廟 在《馴雉》。元季燬於火。明初因有虎害,改「安民殿」 ,今復新之。

永濟廟 在馴雉。舊名「十八郎廟」 ,久圮,里人何永年建。按其廟雖存,而不知創造所自及神姓氏本末。

白鶴廟 在春山

耿山廟 在安辰

高橋廟 在安辰

姥岑廟 在白昇

蕭史廟 在惠愛

後江廟 在祥風

白馬廟 在看潮

頂仙廟 在麗景

靖安廟 在靈峰

杜澤廟 在大源

杭渚廟 在望仙

昌國廟 在江陰

長沙廟 在太平

張府君廟 在善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