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5 (1700-1725).djvu/36

此页尚未校对

孝宗賜錢重建藏殿,東宮書額曰「法輪寶藏。」 淳熙元年,賜福州印造《藏經》五百函。明正統十年,英宗賜本山北藏五千四十八卷,全欽賜敕諭一道,用硃龕二,奉置於靈感正殿之左右。雲漢閣,宋隆興元年八月,住持僧建閣奉安,歷賜御書宸翰,孝宗御書「雲漢之閣」 以賜之。應真閣,即羅漢閣,宋紹興時建。理宗御書《超諸苦海》以為額。千佛閣、秋芳閣、伴雲閣、雙檜閣、竹嶼閣、鳴陽樓、即鐘樓,宋高宗敕鑄萬石大銅鐘以賜之。振遠樓、藏經樓、水月樓、天仙樓、方丈清輝樓、皇華館,中使降香者駐節焉。夜講堂,宋治平中,辨才淨法師演說無倦,嘗謂鬼神不敢隨眾晝聽,乃夜分講經,故設此堂。按:下天竺靈山教寺亦有「夜講堂」 、「清華軒。」

草庵 在長壽鄉

德成庵 在長壽鄉東塢。

《綠野庵 》在塘棲鎮。

冶庵 在塘棲鎮

清波庵 在艮山門外。按《仁和縣志》:「建自錢氏,築塘捍潮,時歲久圮。明天啟間,僧智專重建,縉紳洪瞻祖、錢受益、黃克謙共助成之,且為題扁書額。智專本貢陽軍職,為人言端履實,精奉戒法,嗣法自賢,欲稍稍開拓。太僕王益朋與其弟益孚構大悲殿,司諫屠粹忠復許以先隴大樟施與。樟忽無風自仆,時人咸異。於」 是粹忠為撰《靈樟記》。

棲賢庵 艮山門外。《太平五圖》,順治十三年僧行依建。行依向侍天目玉和尚,學有淵源。三聖庵 菜市橋西,明嘉靖間僧瑞霖建。按《仁和縣志》:「內奉宋忠臣高永能、景思誼、程博古,附祀劉、李二王。劉諱韐,李諱若水。天啟辛酉,郡城大火,里人見空中有神往來救護,上標劉李旗幟,殿宇獲全,自是香火益盛。」

皇清順治壬辰,郡人張文嘉、吳明志等興《悲智社》,以

庵為堆貯棺龕之所。僧文、庸、「二嚴」 至今守此不替。

佑聖庵 德勝橋東,宋紹興建,明初重修。淨業庵 仁和廉德鄉,宋治平初蜀僧定公建。其徒思淨,乞食飯僧,收埋遺骨,行感十方,遂成叢席。按《錢塘縣志》:「俗呼留姑莊。」

皇清康熙壬戌年重建。按《仁和縣志》,「宋末兵燬,惟存」

《張浚碑記》:「元元統庚辰,德祥禪師重建。明正德火燬。萬曆庚申,僧無可僅披茅構數椽。後有里人捨地擴充殿宇,郡紳俞之琰撰碑記。」

祇堂庵 :古清流寺,沈存濟建。

「三元宮 」 :在塘棲鎮。僧然明募貲創建,即「溥濟庵。」

文昌閣 在跨塘橋東,邑人徐瀕等建。

承天宮 在城東赤岸,宋嘉泰中建。

歸源室 塘棲鎮西

松居禪院 長壽山

順濟宮 在城外東里許。舊在湯鎮、赭山間,曰「三龍王廟。」 紹熙中,旱禱得雨,改賜今額。明永樂間,徙今處。

景星觀 臨平鎮舊為「東嶽行宮」 ,宋淳熙初改今額。

延祥觀 在舊嶺。宋高宗為康王時出使,常見金甲神四為衛。按《道經》云:「北極大帝四將,曰天蓬、天猷、翊聖、真武,乃立觀以祀。」 按《錢塘縣志》:宋紹興間,韋太后還自金,建四聖延祥觀,塑沉香四聖像,并從者二十八人,飾以大珠,備極工巧。亭館深寂,麗若神居,水潔花寒,各占其勝。高宗、孝宗嘗相繼而游,三朝玉輦,遂為故事。其時觀前,每夜昏後,有一燈浮水上,其色青紅。自施食亭南至西陵橋,復回風雨中,光愈盛。月明則稍淡,電時則爭光閃爍,傳是湖光也。後元僧楊璉真伽屑像為香,取珠換纓,改寺為「萬壽。」

三一庵 《山川壇》右,白玉蟾修煉於此。

「神霄雷院 」 上扇三圖王謙有記。

福清竹院 安樂山。唐中和間建,栽竹萬個,故名。

東嶽行宮 在法華山,宋嘉定中建。

明真宮 ,在湖墅,舊名「青莎鎮」 ,為真武行祠,最稱靈異。

海寧縣

太平廣福寺 在縣東五十里黃岡市。唐齊安寺基。乾德二年額曰「太平庵。」 熙寧初賜今額。明洪武二十四年立成叢林。明末圮台宗法師重新之,歸併於此者慶壽永寧寺南。觀音院真如寺 ,在縣東七十里黃灣菩提山。東晉干寶捨宅為寺。宋治平初賜今額,歸併於此者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