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5 (1700-1725).djvu/4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東天目山昭明禪寺 ,在縣西四十里,有分經臺,即昭明分《金剛經》處,葛稚川曾修煉於此。西天目獅子正宗禪寺 ,今獅子林去於潛北二十里,而雙清莊居其麓。

紫陽宮 在縣西北十五里。梁大同初,建太清宮。宋宣和間賜今額。歸併者清修院、神仙崇道宮、沖虛宮。

於潛縣

獅子正宗禪寺 在縣北四十五里天目山,有獅子巖,林洞幽深,峰石奇怪。元至正間建。延祐中賜額,明初重建。

寂照教寺 在縣南二里。舊名「吳興」 ,唐大中改今額。明初重建。歸併者:明智寺、治平寺、常樂寺、布金院、廣覺院、三學院、悟真院、淨勝院、妙樂院、廣慈院、褒忠院、崇法院按《縣志》:「習儀讀法俱在於斯。」 明季燬於兵。

皇清康熙辛亥,僧會道玉叩邑庠,張統為領袖募建。

後有「綠筠軒」 ,今圮。

明智寺 去縣四十八里西菩山。唐天祐中建,名「西菩。」 宋改今額。蘇軾、毛寶、方武同訪參寥、辨才於此。建炎間,僧雙峰重修,秦少游之子湛為記。

治平寺 去縣十里,舊名「天目」 ,唐會昌中建,宋治平二年改今額。元末之亂,獨此不燬。

常樂寺 在縣南五十里武勇山下。舊名「樂平。」 晉建興二年建,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布金院 在縣東二十里。舊名「宋金」 ,唐乾寧三年建,宋改今額。

廣覺院 在縣東二十五里,舊名「落雲。」 相傳僧胝道者飛錫騰空,落雲於此,因名。後唐清泰間建,宋改今額。

三學院 在縣南十五里。舊名「三白」 ,唐光啟中建,宋改今額。

悟真院 在縣南三十里。舊名「白龍。」 宋建隆中建,治平中改今額。元末兵燬,正殿獨存。

淨勝院 在縣南六十里。舊名「靖勝。」 後唐清泰中建,宋改今額,重葺於明成化間。

妙樂院 在縣北七里。舊名「安樂。」 後晉天福五年建,宋改今額。

廣慈院 在縣北四十里。舊名烏息山。後唐天成間,建於滴翠峰下。僧師瓊戒行精進,有烏隨之,僧死,烏亦化,故名「烏息。」 宋改今額。

褒忠院 在縣北四十里。唐光啟間,頭陀朱道從建。宋皇祐間,名「保福。」 理宗以賜洪忠文為香火,更今名。

崇法院 在縣西南三十里。舊名「崇福。」 宋乾德中建,治平中改今額。

塑春觀 即許游觀,距縣二里桃源山。

「生仙宮 」 即「集真宮」 ,在縣治南三十里,漢張道陵故宅。

新城縣

普照院 在縣東十五里。後晉天福間建,名「普光院。」 宋治平初改今額。併此者寶乘寺、多福院、寶勝院、總持院、淨嚴院、明寂院、萬壽院。

東白院 :距縣一里許。唐給事羅隱宅,邑人共建為東白禪院。

寶勝院 唐天寶建,為魚池寺。宋祥符初,改今額。有葛仙翁煉丹井并白乳泉。

寧國寺 在縣南七里。晉郭文舉隱此,有一虎為金釵梗喉,俯地作求救狀,郭探手去之。吳越王又命額曰「碧沼寺。」

昌化縣

治平寺 在縣西一里。舊名「忻平」 ,唐大中初建,後梁開平間改今額。明初重建歸併者:法會寺、大明、慧照寺、普濟寺、千頃龍興寺、百丈廣福院、法興院、鷲峰院。

上清宮 在縣東南一里。宋紹興元年間建。明嘉靖四十五年,華文甫徙建於儒學尊經閣之東。崇禎二十年,《鄉約》許承鸞捐貲重建。後水圮,承鸞子復建。

紫薇道院 在紫薇嶺。宋元祐間建,原名「祐聖」 ,後改今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