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5 (1700-1725).djvu/53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聯方典

 第九百五十卷目錄

 杭州府部彙考十六

  杭州府古蹟考一

職方典第九百五十卷

杭州府部彙考十六

杭州府古蹟考一  通志府縣志合載

本府。錢塘、仁和二縣附郭。

《風渚 郡國志》云:「防風氏所封,有金鵝山。」 按《隋地里志》,金鵝山屬餘杭縣。而《晉地里志》云:「以武康縣為防風氏國」 ,豈武康與餘杭接界,所封實兼之歟?

錢氏羅城 唐昭宗景福二年,錢武肅王發兵民築,廣七十里,今不存。詳見《城池》。

宋城 ,建炎三年,以杭州為行在。紹興二十八年,乃增築內城及東南之外城,附於舊城。元既滅宋,禁天下修城,以示一統,而內外城日為居民所平。今鳳凰山尚有遺址在城內斷河頭,亦曰「城頭上」 ,蓋其舊蹟也。詳見《城池》。

海寧縣舊城 在縣西北四十一里。隋大業十三年築,唐永徽六年又築,今不存。

會稽西部都尉治 。漢文帝時,會稽西部都尉治山陰。武帝元狩中,徙治錢塘,在武林山,今靈隱山是也。其定在處已久,不可考矣。

錢氏子城 。天寶三年,築捍海石塘,因建候潮、通江等城門,又廣杭州城,大修臺館,築於城南。錢塘富庶,繇是盛於東南。隋開皇九年,建杭州府治於鳳凰山柳浦西,唐因之。吳越國即此為治,後宋高宗以為行宮。先是武肅王時,有術者告曰:「王如廣牙城,改舊為新,有國止及百年,若填築西湖以為公府,當十倍於此。」 武肅王笑曰:「豈有千年而無真主者乎?」 即於此治所增廣之。及王俶歸宋,計三世五王,總九十八年,果不盈百云。

蘇堤 元和中東坡守杭所築,起南訖北,橫截湖面,夾道雜植花柳,為六橋九亭。《章子厚詩》云:「天面長虹一鑑痕,直通南北兩山春。」

六橋 :第一橋名「映波」 ,通赤山教場營。西湖環碧,東指西泠,營構完密。明末媚魏黨者,於此立廟,而橋非舊址矣。旁有旌德觀,元定香寺故址。宋寶慶間,京尹袁韶改建為觀道院、虛舟亭、雲梯亭、仰高祠亦名先賢堂,祀許由以下共四十人,刻石作贊。以寶慶初巴陵之事,潘閬有從秦之嫌,遂去之,并及節孝孫夫人以下五人,今止有三十餘人。按旌德觀袁韶奏建,以祀先賢令女。明學使者陳大授分士女為二祠,曰先賢祠,曰表貞祠。振衣堂、古香堂,清風堂。第二橋名鎖瀾通,亦山麥嶺有湖山亭,宋京尹洪壽建,水閣屬湖山堂,結構弘麗。三賢堂,袁韶建,祀白香山蘇子瞻、林君復。第三橋名望仙通,花家山港有雪山講堂,宋淳祐中胡賢良侊所居。第四橋名壓堤,通茅家埠,旁有崇真道院,俗稱施水庵。賈似道建石臺新水仙王廟,是龍王祠,與葛嶺者為二。薦菊泉,郡人以白蘇林附祀水仙王廟廡有井曰薦菊,取蘇詩「煌然配食水仙王,一盞寒泉薦菊香」 之義。第五橋名東浦,通麯院,有松窗,張濡別墅。第六橋名「跨虹」 ,通耿家埠。

楊公堤 裏湖西岸。明楊太守孟瑛增築,第一橋環翠,第二橋流金,第三橋臥龍,第四橋隱秀,第五橋景行,第六橋「濬源。」

湖心亭 湖心三潭有湖心寺。

《松木場香市 》吳郡士女春遊進香,必泊舟於此。

放鶴亭  梅亭 放鶴亭在孤山之北。元至元間,儒學提舉余謙既葺處士之墓,復植梅數百本於山,構梅亭於下。郡人陳子安以處士無家,妻梅子,鶴不可偏舉,乃持一鶴放之孤山,特建「放鶴亭」 以配之,歲久傾圮。

皇清提學梗陽谷應泰,左布政使新鄉張縉彥,相繼。

修復。康熙十二年,巡撫范承謨復移亭於墓之左。

褒忠演福寺 塑武穆像,以子雲雷震霖霆祔燕寢,列王父母、王夫人及王女銀瓶娘子像。洗缽池 鷲峰禪院即靈峰寺也,為北山之幽邃處也,遊蹤罕至。寺在古松流水間,沈澹鬱蒼,至其處者,殆白日羲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