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5 (1700-1725).djvu/6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坐巖前。葛至求其地煉丹,僧即退處西巖。仙翁丹成上昇,僧亦仙去。白居易有詩。

孫亭 晉處士孫晷建,因名,在亭山。

《紫玉 》,梁元帝時,見富春青泉南有美女踏石而歌曰:「風凄凄兮露溶溶,水潺潺兮不息,山蒼蒼兮萬重。」 歌已,忽失所在。剖石得紫玉,長尺許,今亦不存。

應潮池 在西巖山

石鼓 西巖山麓

擁青亭 宋慶元間,令陳嘉猷修葺,有記,今廢。謝公讀書室 ,小隱山陽,夏公謝絳居此,子景初、景溫,築室山半,故址雙松尚存。絳自有詩,范仲淹亦留題書室。

迎秀亭 :令趙汝崖建。前臨大江,對西南諸峰,最得形勝,今廢。

傳心亭 在觀山,初名「雙明閣」 ,宋紹興間建。楊主簿𥳑迎陸九淵館於此,相與講論,一時折服,遂師事焉,故名。後人以象山、慈湖二先生傳心處,改為「傳心堂。」

「仰聖興賢」 亭 在儒學前文明門上。因移門拆亭未建。今傳心亭座前石刻尚存。

耕春亭 在觀山。明正統中,知縣吳堂重建。「折柳亭 」 在觀山下,客使往來,多祖餞於此,因名。

雙松亭 在小隱山,宋謝絳宅。絳有詩,今廢。勾留亭 在慶善同興塔下,為施茶憩息之所,孫昌建。

說約臺 在觀山嚴子陵祠前,以石構之。明萬曆中,知縣任才欽建以講學,有記。今廢。

觀德堂 在儒學射圃內,今廢。

雙梅草堂 在靈巖山東南。堂側兩古梅,離奇夭矯,皆數百年物。有泉清甘,邑文學王學粹別業。

集虛齋 在西門內。明萬曆間,太學周蒸建。內樓三層,疊石為山,渚水為池,翠屏上下,清流映徹鬚眉,頗多幽致。

三一居 在振文公署內。明萬曆中,廣文王之信建齋,中貯「《三教》書」 ,故名。

《幸笑館 》在西門。明孝廉周羔建。

皇清康熙三年,周士妻方氏,苦節守志,特請「縣改為」

柱史周文公祠西有《萼綠齋》,孝廉周嘉顯建,今改「周瞿文」 、邵金沙兩先生祠。

餘杭縣

周赧王城 ,縣北三十六里。有赧王廟。按《類要》,「周赧王南遊所築」 ,今廢。

漢武帝郊壇 在太滌洞前,漢武帝所創,今其址不可考矣。

餘杭縣舊城 在苕溪南。漢熹平中,徙溪北,尋復溪南。宋雍熙初,復徙溪北。今溪南舊城基間有存者。元至正中,築城守禦,號「營巠城。」

瑞蓮堂 餘杭縣治內。東晉縣令范甯鑿池種蓮,故名。今廢。

部伍亭 縣東北三里。吳將凌統家餘杭,募鄉兵,置部伍,因以名亭,今廢。

唐太宗《飛白碑 》縣內。

「唐朝杉  」 、唐朝櫟 ,在洞霄宮,並傳「唐昭宗景福二年,閭丘先生自天台山以盂移植,圍二丈,高三十餘丈。」

舊倉城 縣東二里安樂山,周迴四里。唐永貞初,刺史張綱奏置倉屋四十二間,今改善法院。酒庫 一在縣東南,《贍軍給賞》;一在閑林寺,曰閑林酒庫;一在石瀨市,曰「東西酒庫。」

蔡經宅 ,《吳記》云:「餘杭有蔡經宅,去縣東二十里,其所居名織田。」 今不可考。

牧馬監 縣南上下湖。宋命使臣梁汝嘉提舉,每馬五百匹為一監,後廢。

王荊公讀書臺 法喜寺後,今廢。蘇軾嘗宿於寺,望吳興諸山,《懷孫莘老》

鼇亭 縣南五里。晏元獻《輿地志》云:「唐貞元初,縣令盧鵬建,在南湖中山上,故名,一名南亭」 ,今廢。

清音亭 大滌洞旁,丹泉池上,蓋天柱發源之竇,水淪漪沿洄,清泠可聽,故取左思「山水有清音」 句名之。

夏侯藥圃 縣西南大滌洞東山前,夏侯天師種藥於此,山中產藥草六十餘種,或曰「在臨安縣。」

放龜亭 縣南五里。襟山帶湖,巨石叢起,有類龜形。唐貞觀初,縣令盧鵬建,今廢。

嗥亭 縣南五里,嶽廟前。晉郭文居大滌山,出市賣藥,虎俟於此,歸晚則虎嗥,故云。康熙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