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6 (1700-1725).djvu/5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得錢井 風涇居民顧文昺墾地得錢,見旁有湮井,因濬以利鄉人。

梅花渡 在城北三里,支允堅隱居著書之處。憂懽石 在西塘南湖中,上有刻限,水止限下則歡,過限則憂。

龍泉井 在治南。明萬曆二年,知縣李仕華鑿。海鹽縣

馬嗥城 ,在縣東南一百步。《越絕書》:「馬嗥者,吳伐越,道逢大風,車敗馬失,騎士墮死,匹馬啼嗥,故名。」

古城 在縣東北五十步,其址今平,為民居焉。望海城 ,在縣南三十五里。《宋武原志》:「唐開元五年置。今廢。」

璵城 ,在縣西北一十八里。袁崧築,舊作「璵城。」

《歷志》
不詳所始或云璵疑作于向有于相國廟

石屋 一在縣南一十八里豐山,相傳秦始皇屯兵之所。一在縣南三十六里茶院之南,相傳為黃巢之穴。

《柏泉 》泉上有柏,因名。

秦皇馳道 ,在縣西北沿海。

教義里 在縣西一十八里璵城南。《吳地志》:「晉時,里人李祥與內史袁崧築壘滬瀆,以禦孫靈芳。崧為賊所害,祥突白刃,收崧歸葬。鄉人義之,因名其里。」

伯牙臺 在縣東門外二十步。臺側有聞琴村、聞琴橋。相傳伯牙鼓琴於此,臺址猶存。

秦駐館 《宋武原志》:「按《唐圖經》:『古有秦駐館,去縣西半里,久而傾圮。長慶間,令李諤於縣南立館,仍是名。張祜有《題南館詩》』。」

彰慶館 在縣西安仁橋十五步。《永樂志》:「宋紹聖間,縣令閻建,以樞密使郭三益父瑑所居隘陋,令對宇蓋亭為延賓之所,名彰慶館。紹興間,撤館營縣治,尋以其基建稅務。至元末,兵燬。」 秦溪館 在秦駐山下。舊《志》:「古津亭也。」

何準宅 在縣南三里烏夜村,晉何準寓居於此。一夕,群烏啼噪,準適生女,後選入宮。他日復夜啼,推之,乃穆帝立后之日也。

顧況宅 在橫山禪寂寺側,劉長卿有《過橫山顧山人詩》。

舊時月色軒 故宋裔趙公範兵燹後,軒,其故居曰「舊時月色。」

楊宣慰妝樓 在澉浦城西。《澉水志》:「元宣慰使楊梓,建樓十楹,以貯姬妾,謂之梳妝樓。明初,楊氏遠徙,故居廢為延真觀,樓尚有存者,今毀。」 方洲草堂 在遷善橋巷。明張黃門寧,號「方洲別業。」

宋義井 在澉浦市中。《澉水志》:「井石刻字猶存,驗之是宋時所鑿。」

范婆井 《澉水志》:「在康氏墓前,水甚甘冽。」 戴將軍井 ,在縣西資聖寺,本東晉右將軍戴威之宅。一日,井中發五色光,遂捨宅為寺。詳見《寺觀》。

淡井 在天寧寺南。邑水多鹹,惟此水淡,故名。見《一統志》。

石門縣

石門 在縣北二十里。春秋時,吳越分疆,累石為門,以作界限。唐有石門驛,今改名玉溪鎮。何城 ,在縣西三里。有何律二王廟。

萱城 在縣東南三十里。二城皆吳禦越時築。《紀目》陂 在千乘鄉,高十丈,周二百步,吳王養兵屯牧之地。邑人朱天麟於陂側見斷碑,大略云:「吳王夫差募兵五千,教養於此,築土置亭,以候烽火。」 《紀目》者,立綱紀而有條目也。

游屯涇 在《紀目》陂西北。吳王夫差駐兵之所,俗呼「牛墩。」

吳越戰場 約有數處,其大者曰東蕩,界桐溪、鹽官間,西蕩、石桐界相半。

白馬岡 在縣西北六里。宋康王構南渡,夜憩崔府君廟,有神扶其首起。時金兵躡之急,神指白馬使乘之遯行七百里。天曙,構喜曰:「金人不吾及矣。」 解馬飲水視之,泥馬也。隨葬於此。白社墩 在瓜宅村,即衛富益書院舊址。延陵義塾 在縣東南運河之左。其址周廣十畝,邑人吳英建。皇慶壬子歲,構屋六十楹,塑先聖諸賢像。撥田五十頃,以資祭祀暨師生飲饌之資。元末燬於兵。

龍壇 在縣治東二百步,遇旱,靈禱之處。《洲錢 》宋嘉定中,農劚地得石刻,乃唐長慶初李公明葬母之地,有螭尾平底牛一枚。

管城 在治東南,吳王築以禦越,遺址尚存。禦兒 即語兒,見《建置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