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7 (1700-1725).djvu/104

此页尚未校对

後峽山

壽山 在峽山西

擫烏山 ,在縣西南十五里。東方朔《神異記》:「亞父斷蕭山南嶺,將擫於烏江。」 蓋江東以擲為擫云。

糠金山 ,在縣西南十八里。日出如灑細金,光彩灼爍。

定山 ,在縣西南三十二里湘湖中。《舊志》所云「屹立江中,潮聲至此而止,過復怒」 者,乃別一定山,今屬錢塘縣。

冠山 在縣西十七里。山形如冠,有泉甚甘。連山 在縣西二十里,長岡九里。《舊經》「秦始皇欲置石橋渡浙江。」 今石柱數十,列於江際,旁有小山,號石井山。其井上廣下曲,秉燭而入,不盡數十級,相傳謂妃子墓。

翠嶂山 ,在縣西二十五里夏駕湖中。湖去海止數里,一名夏駕山。《舊經》:「山多」草織以為席,甚細密。按上虞縣夏蓋山亦名「夏駕山」,亦在湖中,亦去海數里,今並存之。

乾薑山 ,在縣西三十里。山北有泉,清潔殊異。越王以之造薑,曰「乾薑泉。」

歷山 ,在縣西三十里,俗傳謂「舜耕處。」 餘姚縣亦有歷山,今並存之。

石牛山 ,在縣西南八十里。其東之徑抵富陽縣界。

三臺山 ,在縣南七十里,舊有臺三所。

大山 在縣西南九十里,橫亙三都,一名長山。其南之最高者曰鏡臺山,一名白石山,又名筆架山,許詢修煉之所。巖曰元度巖,洞曰仙人洞。巖洞出雲,草木皆香,可以療疾。又曰百藥山。溪口有仙人石,唐王勃過之,刻詩於上,水涸石露,乃見其蹟。

州口山 在大山北九里。相傳錢王鏐欲置州於此,以釜驗之,其石軟脆,釜痕留焉。

龍門山 在州口山北十里,兩山對峙,上有龍湫。

佳山 ,在縣南九十里。

金雞影山 又名「峽山。」 在縣南六十里,濱於江,上有雞籠石。

白鹿山 ,在縣南六十里。世傳有仙人騎白鹿於此,忽已不見。

苧蘿山 ,在縣南二十五里。下有西施宅,上有「紅粉石。」 又一在諸暨。

螺山 ,在縣東十五里。其形似螺。

洛思山 ,在縣東北三十六里。《輿地志》云:「昔有洛下人隨太尉朱嶲來會,圖墓師為相,地師去鄉既久,目極千里,北望洛京,號呼而絕」 ,因葬山頂。

鳳凰山 在縣東三十里,又名「慈孤山。」 石崖之間有望夫石。

航塢山 在縣東四十里。《舊經》云:「勾踐之航也,三百石長負卒七十人渡之。」 山巔有湫,曰白龍井。又一在諸暨。

吹樓山 在縣東四十里。又名岵市山。東一峰、北二峰諸岫參差相並立,有似前後部鼓吹龕山 在縣東五十里。其形如龕。相傳為錢武肅屯兵之所。明時官兵於此破倭寇焉。一巨石有馬蹄跡,名「馬蹄石。」

黨旗嶺 在縣南六十里。昔有鄉兵結黨樹旗以拒寇云。

壕嶺 在縣南六十五里,諸暨縣界。

許元度隱穴 《世說》:許元度隱在永興南幽穴中,每致四方諸侯之遺。或謂許曰:「嘗聞箕山人,似不爾耳。」 許曰:「筐篚苞苴,故當輕於天下之寶耳。」

望夫石 在鳳凰山石崖間,上紅下綠,陰雨時望之宛然一婦人也。相傳「是里婦其夫溺于海,登山佇立以望,久之遂化為石。」 舊《郡國志》:「消山下有夫人祠,山北湖陰又有消御史廟,孤石聳出,似婦人艷妝而坐。」

朱室塢 《水經注》:「句踐百里之封,西至朱室」 ,謂此。然又以為在浙江西岸,今縣。《新志》有朱家塢,在洛思山麓,云漢朱儁之後,俱葬於此。西陵砦 ,皮光業譔《錢武肅廟碑》云:「漁浦黿石,翼張下營。蕭山西陵,林次列砦。」

浙江 在縣西十里。其源自南直隸徽州府黟縣來,經富陽縣一百五十里入縣境,北轉海寧入於海。以有曲折之勢,故曰浙江,又名浙河。《莊子》云:「浙河之水」 是也。又江之西為錢塘縣,曰錢塘江。江之中有羅剎石,曰羅剎江。《縣八景》羅剎潮聲即此。山石巉岩,數破舟楫,五代時,潮沙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