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7 (1700-1725).djvu/112

此页尚未校对

山渡

銅山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兩峰迴抱,號「上石、下石。」 山舊產銅,今無矣。

寶蓋山 ,在縣南四十里。有石如眠牛,有巖如龜。唐乾峰禪師坐禪石上,有雲氣下覆,如寶蓋焉。

孝聞嶺 在縣北十里。東漢包全居之,其女以孝聞。

姥婆嶺 二,一在縣北七里五桂山西,姥婆墓在焉。一在縣西南十里坤山西南。

筀竹嶺 ,在縣東二十里,接餘姚境。

白道猷嶺 在縣南五十里。晉天竺僧白道猷築庵於此。

楊梅峰 ,在縣西南五十里小江上,日鑄嶺東。林壑茂密,上多楊梅。

玉屏峰 ,在縣東二十里,自餘姚烏膽山來,狀如列屏。

小寒峰  大寒峰 在縣北三十里。

蝘蜓巖 在縣南五十里覆巵山右。積石玲瓏,狀如蝘蜓,長百餘丈。

「薔薇洞 」 ,在東山,是謝太傅遺跡。

仙姑洞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相傳昔有仙女乘鸞來,土人因立祠祀之,號「鳳鳴洞主。」

雙筍石 在釣臺山通澤廟前。高百餘丈,若人冕而立者,對峙溪上。

聚星石 在資聖寺右。方廣約五丈,高七、八尺。葛穉川煉丹石 在太平山。藥臼石  、銚架石 俱在西莊山。

馬蹄石 在西莊山。石上有馬蹄跡,一蹄有泉脈不竭,相傳是秦始皇東巡馬蹄所踐跡。姚丘 在縣西四十里,一名「桃丘」 ,俗傳舜所生處。

東西赤岸 在縣西南四十五里。舊《志》云:「舜生時,垂虹所照。」

琵琶洲 在東山下小江口,一名「琵琶圻。」 《通明》江 在縣東十里,即餘姚江上流,其西自運河入於江。

運河 在縣治前通衢之南,東接通明堰,西距梁湖壩,綿三十里。源出百樓、坤象諸山,由溪澗會注於河。

新河 在縣東北十里。舊水道北由百官渡抵菁江,南由曹娥渡抵通明江。

省河 在縣東十里

五夫河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納夏蓋、白馬、上妃湖水,東達餘姚,西橫河注於江。

夏蓋湖 在縣西北四十里。北枕大海,海岸有夏蓋山,湖直其南,故名。

白馬湖 在夏蓋湖南,創自東漢,周四十五里,三面皆壁大山三十六,澗水悉會於湖。中有三山,曰癸巳山、羊山、月山。

上妃湖 ,在夏蓋湖南,白馬湖西,與白馬同創於東漢,周三十五里。中有三山,曰弓家山、印祿山、佛跡山。

江湖 ,在縣西南五十里。

太康湖 在縣西南四十里。

西溪湖 在縣南門外,三十六湖之水鍾焉。玉帶溪 在縣城中,納南山諸澗之水,環繞若帶,北匯楊橋,下入運河。

洗藥溪 在西莊山。葛仙翁嘗滌藥於此。飲牛溪 在縣南五十里白道猷巖下。石上隱然有牛足跡。

杜浦   顧墅浦 俱在縣之西南四十里許。

釣川 在縣西南七里。陶隱居乘槎垂釣於此。「橫汀 」 ,在東山下。

七里灘 在縣東七里通明壩。下沙積水淺,舟常待潮而行。

石: 不知何所。《南史》。上虞令王晏起兵攻郡。將軍行會稽郡事孔覬。以東西交逼。不知所為。其夕率千餘人。聲云東討。實趨石彈潭, 在昇相山之巔,垂瀑百餘丈,匯於潭。潭上巨石,隱隱有足跡,號「仙人跡。」

黑龍潭 在縣東南四十五里。兩山外夾,潭界其中。其山名潭山。山之上下凡三潭,一潭居山腰,前有禮拜石,平如掌,遇旱禱之,恍惚有黑龍見其上。潭在山巔,人跡罕至。土人云:「每至第二潭,則已眩暈不能支矣。」

朱公洗硯池 在縣西北四十里。池側有讀書堂,西有朱侍中廟。侍中是東漢朱㒞舊《縣志》云「買臣遺跡」 者,誤也。

《謝公洗屐池 》,在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