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7 (1700-1725).djvu/9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百八十三卷目錄

 紹興府部彙考一

  紹興府建置沿革考

  紹興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紹興府星野考

職方典第九百八十三卷

紹興府部彙考一

紹興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

本府

禹置揚州,會諸侯江南,計功命曰會稽。其後少康封無餘,國號「越。」「越」之稱所自始也。《春秋》定公五年,於越入吳,吳、越兵兼併,疆場屢易。後越勾踐滅吳,傳六世而無疆為楚所滅,越乃散亡。秦并天下,悉以故越地置會稽郡,山陰、諸暨、餘暨、剡、餘姚、上虞六縣屬之。漢高帝建荊國,國除,又立為吳國;國除,復為會稽郡,領縣如故。《新莽》改諸暨曰「疏。」剡曰盡忠,餘暨曰餘衍。東漢建武初,復漢舊名,會稽仍領六縣。永建四年,分浙江為東西二郡。東曰會稽郡。永和三年,析上虞置始寧縣,興平二年,析諸暨置漢寧縣。「漢寧」別見。吳太平二年,改餘暨為永興。晉太康元年,分天下為十九州,揚州統郡十八,會稽隸焉。領縣七,曰山陰、上虞、餘姚、始寧、剡、永興。諸暨二年,封孫秀於會稽,改郡為國。永寧元年,國除,仍為郡。太寧二年,徙瑯琊王為會稽王,郡又為國。宋永初元年,復為郡,仍領七縣。元嘉三十年,分揚州為會州,統會稽郡。孝建初,改會州為東揚州,後省入揚州,改揚州刺史曰「牧」,會稽郡隸焉。梁普通六年,復立東揚州,統會稽郡。陳永定三年,省東揚州,並屬揚州,改會稽郡為越州。天嘉三年,越州復為會稽郡,仍立東揚州屬之。隋開皇九年,省東揚州,廢會稽郡,置吳州總管府;又廢山陰、上虞、永興、始寧四縣,又廢餘姚入勾章縣,勾章別見置會稽縣,而吳州之領縣三,曰會稽,剡諸暨,廢東陽郡之吳寧入諸暨。大業初,廢吳總管府,改吳州曰越州。三年,復改為會稽郡,仍領三縣。唐武德四年,改會稽郡為越州,以剡縣置嵊州,而以其地為剡城縣,以故餘姚地置姚州。七年,姚州廢為餘姚縣,析會稽復置山陰縣,而越州之領縣五,曰會稽、剡城、諸暨、餘姚、山陰。八年,廢嵊州及剡城仍為剡縣,併山陰入會稽。貞觀元年,越州隸江南道,領縣四。儀鳳二年,析會稽置永興縣。垂拱二年,析置山陰縣,萬歲通天初,省山陰,武后時復置。開元二十一年,分為江南東道,越州隸焉。二十六年,改永興曰蕭山縣,改越州為會稽郡,領縣六,曰山陰、會稽、餘姚、諸暨、剡、蕭山。至德二載,會稽郡隸浙東道。乾元元年,復以會稽郡為越州。大曆二年,省山陰縣。七年,復置。十四年,合浙東西為兩浙道。建中初,復分為浙東西道,二年,合。貞元元年,析置上虞縣,三年,復分浙東西道。分時越隸東道。元和七年,省山陰,十年,又置。中和三年,越州升義勝軍。光啟三年,改為威勝軍。乾寧三年,又改為鎮東軍。梁開平初,封錢鏐為吳越玉越屬吳越國。二年,析剡置新昌縣。宋太平興國三年,錢俶納土,吳越國除,仍為越州,領縣八,曰山陰、會稽、餘姚、諸暨、剡、蕭山、上虞、新昌。至道三年,越州屬兩浙路。熙寧七年,分浙東西為兩路,九月,合;九年,復分,十年,復合。分時屬越東路。宣和八年,改剡曰「嵊縣。」紹興元年,升越州為紹興府,仍領八縣。二年,分浙為東、西二路,東路治紹興府,乾道八年,析「諸暨置義安縣,淳熙初廢。元至元十三年,克宋紹興府,改為路,屬江淮行省。二十一年,改隸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元貞初,升餘姚、諸暨二縣為州,屬本路。至正癸卯年,改諸暨州為諸全州。明洪武元年,紹興隸浙江等處行中書省。九年,改為浙江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紹興隸焉。二十一年,改紹興路為」紹興府,改諸全州為諸暨縣,餘姚州亦為縣,屬紹興府。府領縣八,曰山陰、會稽、蕭山、諸暨、餘姚、上虞、嵊、新昌。

皇清因之。

山陰縣:附郭。

秦,山陰縣,屬會稽郡。漢、三國、吳、晉、宋、齊、梁、陳因之。隋廢山陰縣。唐復置山陰縣,屬越州,後省而置者四。後五代,山陰縣屬吳越國。宋山陰縣屬越州,後屬紹興府。元,山陰縣屬紹興路。明,山陰縣屬紹興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