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8 (1700-1725).djvu/105

此页尚未校对

改建中門

唐侯祠 在西門內,祀知縣唐愈賢,今燬。正學祠 原建臥龍山,明萬曆三年,郡守李時漸移西門內,曹學程修,崇禎壬申宋奎光重修。《太平縣》:

社稷壇 ,在觀海門外半里。北向,東西二丈五尺、南北如之,高四尺,四出。陛:各三級。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東。舊在縣治南大遠橋。

邑厲壇 在仰山門外鳳凰山下。

里社壇 舊未建。里中或立廟以祭,不能循禮。明成化間,去淫祠,立社壇,其後亦廢。

城隍廟 在縣治東迎暉門內。明初封顯佑伯。洪武三年六月始正神號曰「城隍之神。」

宣聖廟 在二十六都江綰。明洪武初,孔克鏞為大名府知府,謁闕里。考《宗譜》,知為唐襲封文宣公齊卿之後,因建祠江綰。歲久屋壞,知縣曾才漢重建,改名宣聖廟,後表其門曰「闕里遺芳。」 禹王廟 在南監北閘。朱文公疏水時建,以祀夏禹王。貢生丘雲鶴有記。

關帝廟 在縣治西延照門內。明嘉靖三十九年,知縣徐鉞建。初,壬子年,倭寇猖獗,攻城幾陷。神顯靈於學宮前之樟木上。寇望見震懾,官軍乘之,殲無噍類。迄今百有二十餘年無倭患者,神之力也。

祈霖祠 在縣治東迎暉門外。明崇禎間,知縣謝堅建,為禱雨之處,郡人陳函輝有《記》。

朱子祠 在南監街,舊本「佑聖觀。」 宋時朱文公提舉台左,立閘利民。明嘉靖十七年,郡守朱世忠、知縣曾才漢改其祠以祀焉。

集賢祠 在千古如生坊西三官堂前,以祀郡守張允登,通判曹克謙,知縣方輅、俞咨益、許成章,黃巖知縣劉士明,教諭周用中、陳萬鍾。懷德祠 在宣聖廟旁,孔承爵、承賢等建,以懷曾令之德。

去思祠 在城隍廟右,以祀明知縣袁道。永思祠 在萬壽寺左,以祀明知縣胡學。戴忠節祠 在皇華亭北,祀明翰林編修王叔英。建文四年,靖難兵破京城,靜學與寧海方遜志孝孺俱死節。後寧海有方氏特祠,而平邑無王祠,知縣曾才漢請於監司,報可,而立祠焉。貞烈祠 在黃淡嶴,祀王靜學夫人及二女之與難而「並死」 者

烈士祠 在第一都谷嶴。明知縣曾才漢為溧陽教授林夢正建。

烈婦祠 一在縣治東北二百步,明郡守羅僑檄縣建,以祀烈婦王氏。一在延照門內,萬曆二十七年,知縣晏文輝建,以祀張烈婦薛氏。一在縣西三十五里,知縣祝弘舒建,以祀朱烈婦吳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