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8 (1700-1725).djvu/11

此页尚未校对

忠襄橋 在武勝門西,毛忠襄故居。

盧方橋  、錢家橋 俱在縣北。

姚家橋  。陸家橋  。蔡家橋。

方梁橋  。「趙公橋  。」 《淡畈橋》。

大將橋 俱在縣北

雙橋 在縣北三十五里。宋楊子祥故宅。萬安橋 在縣北五十里。明謝文正故宅。步雲橋  、登瀛橋 在縣北。並侍郎謝丕所建。

萬石橋 在縣北。宋侍郎孫嶸叟所建,趙孟頫題。

葫蘆橋  、「牽板橋  」 、剡莊橋。

石鼓橋  、青山橋 俱在縣北。

八士橋 在縣北蘭風鄉。

木連橋 在縣北

舜橋 在縣北,亦名「百官橋。」

旱門頭渡 :在治之東。

竹山渡 在治東五里,廢。

下陳渡 在縣東十里

邵家渡 在縣東十二里。

姜家渡 在縣東十五里。

倉前渡 :在縣治之西。

西石山渡 在縣西一里。

蘭墅橋渡 在縣西六里。

菁江渡 在縣西二十里。

夏巷渡 在縣西二十五里。

三十里牌渡 在縣西三十里。

上虞縣

梁湖關 今廢

通濟橋 在縣南一百步,舊名通村橋。宋紹興中重建,名「通利。」 元至元中改今名。

楊橋 在縣南一里,去曹娥廟三十里。世傳曹操殺楊修處。

九獅橋 在縣東等慈寺前。

姜家橋 在縣西五十步。

孟宅橋 在縣東門外,其南漢孟嘗宅也。百官橋 在百官市,亦名「舜橋。」

學堂橋 在朱侍中廟前。

來慶橋 在西水門內

豐惠橋 在城西,初名「酒腐橋。」 宋令樓杓重建「洞橋」 ,易今名。

晝錦橋 在城南新河口。

登仙橋 在城南金罍觀側。

望稼橋 在城西南,俗呼「小八字橋。」

張家橋  玉帶橋  、觀橋 俱在縣西南。薛家橋 在縣西南。旁有井,泉最芳洌。

胡家橋 近便西門內,有小斗門,泄水東注,今塞。

浴堂橋 在縣東北

鵝鴨橋 在縣南

佛跡橋 在縣南,俗呼為「李打鑞橋。」 石塔至今猶存。

釣橋 有四一在東門外,年久崩圮,同知孫魯捐貲重建,名曰「永安橋。」 一在西門外。一在南門外,巽水庵右,歲久圮壞,義士王敏改建。一在西南門外。

探春橋 在東門外,跨河。

明德觀橋 在縣東門外。舊觀前有日新橋,楊仇香所建,俗呼「楊公橋。」 既圮,至元乙酉,吳道山居士捨錢同、道士丁信立等募緣重建洞橋。今廢。

陳大郎橋 在縣南二里許。下有閘。

包村橋  、西石橋 俱在縣東南。

青雲橋 在縣東門外龍王堂之側。舊名思賢,即閘上橋。宋時初建,名曰「德政。」 後尹王璘重建以木,易曰「思賢復圮。」 元至正乙未,邑人杜致甫傾私橐架石梁,尹林希元又名杜公橋。橋北作樓居,為迎送之地,廢久。明萬曆丙戌,令朱維藩北構文昌,南新奎文,復剏橋其間,以「青雲」 名焉。今又名聯登橋。後又傾側幾廢石,「或斷缺往來危懼。」

皇清康熙九年,重建,今名「聯登橋。」

清水閘橋 在縣東舊通明堰側。

謝家橋 在舊通明堰五里許。

李家橋  、戚家橋 俱在縣東。

東黃浦橋 在河北

任家匯橋 、落馬橋 俱在縣北。

東望橋 在縣東北新通明壩。

五雲橋 即唐家橋,在縣東北。

寺下橋  、「王家橋  。」 「陳哨橋。」

鎮虞橋 俱在縣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