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8 (1700-1725).djvu/28

此頁尚未校對

虞舜廟 在府城東南七十里太平鄉舜山之陽。《述異記》:「會稽山有虞舜巡狩臺,下有望陵祠。」 又一在餘姚歷山,一在上虞百官市,一在梁湖堰北,稱為行宮。

鄭太尉廟 在樵風涇

馬太守廟 在府城南二里。太守名臻,築鏡湖,遺利於越。唐開元中,刺史張楚始立祠湖旁。元和九年,觀察使孟簡復恢大之。又一在廣陵陡門。

曹娥廟 初屬上虞,後改隸會稽。在府城東九十二里。宋政和五年,高麗人來貢,借潮而應,加封昭順。淳熙中,皇子魏王判明州,亦借潮而應。淳祐六年,復加封純懿,且封其父為和應侯,母為慶善夫人。墓在廟旁,其上雙檜甚古,前有亭,扁曰「雙檜」 ,後毀於風。嘉定十七年,郡守汪綱復建亭,且疊石廟前,為堤七十丈。又建娥父曹府君及朱娥祠。娥亦上虞人,俗呼為「救婆廟。」 後會稽令董楷以娥配享曹娥共一廟,有司春秋祭。明朝因之不改。嘉靖四年,知府南大吉廓之,以合郡烈女從祀於東西兩廡。

江東廟 在府城東北三里。神石姓,諱固。秦時贑人,廟于贑江之東。漢陳嬰討南越神以捷報,此廟祀之始。越有廟,不知自何時。宋賜額曰「嘉濟。」

孔府君廟 在府城南二十五里。又稱孔郎廟,晉孔愉也。《世說》:「孔車騎少有嘉遁意,嘗獨寢,高歌自箴誨,自稱孔郎,遊散名山,百姓謂有道術,為生立廟。」 今猶有孔郎廟。《舊志》又云:「愉隱新安山中,改姓孫氏,以稼穡為事,信著鄰里,後忽舍去,皆謂為神人。」 又一在故宅畔。

陳朝公主廟 在府城東八十五里。

嚴司徒廟 在府城東三十五里陶家堰。相傳云「漢司徒助也。」

興善將軍廟 在縣東四十里白塔。吳越忠懿王建。

的耳潭龍王廟 :在府城東北十里。

防風廟 在府城東北二十里馬山。相傳禹戮防風氏於會稽,其後越築城,得專車之骨,徙葬於此。

樊將軍廟 在府城東三十里。

青山廟 舊名「伏虎大王廟」 ,在青山下,後遷攢宮神路側。

顯應廟 在攢宮

蕭山縣

社稷壇 在縣西二里

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 在縣東三里。

厲壇 在縣北一里

城隍廟 在縣南一百五十步。

劉太守祠 舊在山陰禹會鄉,祀漢劉寵。唐曰「靈應廟。」 宋改封靈助侯。元至正間,越帥周紹祖移建於錢清北鎮。

德惠祠 在縣西二里,據淨土寺之麓。宋楊時為縣令,開湘湖,民感其惠。明成化元年,立祠賜額。後縣人尚書魏驥亦有功於湖,既歿,有司請於朝,以配饗焉。

江丞相祠 在江寺

楊、郭二長官祠 。在湘湖之濱。

劉、李二相公祠 。在蒙山。

施侯遺愛祠 在倉橋,祀知縣施堯臣。

寧濟廟 在西興鎮,浙江潮神也。宋政和三年,賜今額。六年,高麗入貢而潮不應,有司請禱,潮即大至,詔封「順應侯。」 淳熙末,高宗靈駕來,太守張杓躬視漲沙,沿御舟入浦處,盡護以紅竹。詰朝,方集萬夫迨潮落,沙已蕩盡,水去所插之竹纔尺許。及虞祭畢,沙復漲塞。先是巳加武濟公,於是又加忠應翊順靈祐公。慶元四年,賜爵「孚祐王。」

張大帝廟 在縣東北十里之長山。又稱「護堤侯廟。」

西殿寧邦保慶王廟 在縣西三十五里。隋大業中,有孔大夫者,為陳杲仁裨將,討東陽賊婁世幹,降之,立廟黃山。唐光化二年,錢王鏐上其事,封「惠人侯」 ,後加今額。

南殿保國資化威勝王廟 在縣南五十里,後漢乾祐元年吳越王建。

武佑廟 在北幹山,舊號北嶺將軍廟。宋方臘陷錢塘,欲東犯會稽,其眾見將軍擐金甲,陳兵於西興江岸,張大旗有「北嶺」 字,遂不敢渡。郡守劉韐上其事,賜今額。《輟耕錄》:「至正丙申大旱,方士陳希微禱雨於廟累日,俄降筆云:『吾秦人厲狄也,與項羽起山陰,雖功不竟而死,然有德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