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8 (1700-1725).djvu/34

此頁尚未校對
考證

靈嘉寺寺有《于闐鐘》,宋大中祥符六年改今額。方廣寺 ,在府城東南八十里傖塘,宋時華嚴寺之子院也。

延安寺 在黃龍山,宋建隆元年建,初號「護國保安院」 ,治平三年改今額。舊有「樵雲樓」 ,今燬於火。

清修寺 在府城東南八十里,後晉開運三年建。

平陽寺 在平原東北之麓,舊有《平陽觀記》。「葛翁相傳,羽士甚盛。」 明初兵火,僅存基址。

皇清康熙七年建,僧道忞居之。其中殿最高敞一大

觀也

淨勝院 在府城南二十里。唐中和三年,齊肇以其祖丞相抗書堂建,號水雲塔院。宋治平二年,改今額。按《齊唐集》有量葺聖壽寺詩,唐自注云:「初遠祖相國以所居石傘書堂建」 ,是院中間嘗為聖壽寺矣。今廢。

仙姑庵 在稱山巔,土人以祀鮑、柳二仙姑者,其來久矣。庵側怪石纍纍,後臨大海,前揖攢宮諸峰,最奇勝。山阿舊有仙姑庵,今廢。山下為稱心寺。

天長觀 在五雲門外。唐天寶三載,祕書監賀知章辭官入道,捨宅為觀,號「千秋觀」 ,七載,改今額。初,開元十七年,從群臣請,以八月五日上降誕日為千秋節,觀,蓋用節名。後改千秋節為「天長地久節」 ,觀名從之。嘗有道士攜草屨數十緉,坐觀門,有過者輒與之。已而得屨者,或有腳疾,或骭瘍,著之皆頓愈,競相傳布,而道士已失所在。故至今俚俗謂天長為「草鞋。」 宮殿上像設奇古,傳以為唐代所塑,如麻姑、浮丘伯等,皆他宮觀所無,郡人謂之「土寶。」 又殿東有小銅鐘,範製甚奇,聲尤清圜,遠聞非凡鐘比。嘗撲損,匠者鋸為大罅,聲乃如故。汝陰王廉潛作八分書於鐘上,惜其不為人所知,旋徙於他所矣。今廢。龍瑞宮 在宛委山下,其旁為陽明洞天宮,有石刻《龍瑞山界至記》,不知何人作,乃賀知章書云:「宮自黃帝建侯神館,宋尚書孔靈產入道,奏改懷仙館。唐神龍元年再置。開元二年,敕葉天師醮龍見,改龍瑞宮。」 有龍見壇,極感應。宋嘉定十四年,浙東提刑汪綱以旱禱設醮干宮,忽有物蜿蜒於壇上,體狀殊異,不類凡虺,繼而雨如傾注。後汪領郡事,遂重建龍祠,頗為嚴飭。又請於朝,賜龍神廟額曰「嘉應宮。」 當會稽山南,峰嶂遒崒,其東南一峰崛起,上平如砥,號苗龍上昇臺。苗龍者,不知其名,唐初人,善畫龍,得道仙去。大抵龍瑞宜煙雨,望之重峰疊巘,圖畫莫及。故鄉人語云:「晴禹祠,雨龍瑞。」

蕭山縣

祇園寺 在縣西一百步。晉咸和六年,許詢捨二宅建。寺山陰者曰「祇園」 ,此曰「崇化。」 唐會昌中廢,宋建隆元年重建。有閣藏仁宗御書,後歸寶文閣,治平三年改今額。今為習儀之所。

覺苑寺 在夢筆橋北。齊建元二年,江淹之子昭元捨宅建。唐會昌中毀,大中二年重建,賜名昭圓。祥符中,避國諱,改今額。寺有大悲閣,熙寧初,沈遼為之記,又作八分書「寺額」 四字,筆意極簡古。閣後壁有毘陵戚舜臣水,戚以畫水名家,此壁尤為識者所貴,并沈睿達文及書,謂之「三絕。」 明嘉靖十三年,寺毀於風雨。二十一年,僧懷璁重建大雄殿,今畫壁漫滅,張即之書「江寺」 二字扁於山門。

明化寺 在西興鎮。後唐長興三年,吳越文移王建,名「化度院。」 宋景德三年,改賜今額。

廣恩寺 在玉峰山。梁大同三年建,名「安禪寺。」 隋大業十三年廢,後晉天福七年重建,改保安院。宋景德二年改廣惠禪院。寺多勝概,名人皆留題其中。寺西有會景亭。

淨土寺 在淨土山。唐開寶五年即舊善名寺遺址建,名彌陀院。宋太平興國七年,改號淨土寺。後山有塔,每夜令行者募油錢燃燈,至曉不滅。江南道途之人,望以為號。紹興中,塔上燈至二更忽滅。寺僧疑行者乾沒油錢,問之左右,答曰:「每夜至更盡時,則有如人形一群,飛自西來,啾啾呼噉,集塔上,燈即滅。」 寺僧疑其言,次夜自登塔伺之。至更餘,果見一群約千餘人來,塔上各蘸油敷瘡,僧直前問之,眾叩首曰:「某等乃淮上陣亡卒也。見三寶慧光乞油敷刀箭,瘡痕即愈,便可托生。」 僧問此番托生何道,眾軍作四隊,前後應答:「後世當生為富貴人,只得此燈油瘡痕平愈,便超度矣。」 僧由是多買油,更益燈滿塔上。每夜鬼眾仍集。取油敷瘡。半年漸少。久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