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8 (1700-1725).djvu/50

此页尚未校对

嵊亭 在嵊山下。《水經注》:「江水北逕嵊山,山下有亭,其亭帶山臨江,松嶺森蔚,沙濃平淨。」 《十道志》:「自剡至北溪,溪流湍險,商客往來,皆以裝束。」 楊黃門埭亭,《水經注》:「白鹿山北湖塘上舊有亭。吳黃門郎楊裒明居於弘訓里,太守張景數往造焉,使開瀆作埭,埭之西作亭,亭埭皆以楊為名。孫恩作賊,從海來。楊亭被燒,後」 復修立,厥名猶存。

王右軍書樓 在金庭山金庭觀之西北。艤雲樓 在東曦門外,舊訪戴驛之南。宋嘉定八年知縣史安之建,下俯清流,前對疊嶂。半仙樓 在望仙門外。

藏書樓 在縣西三十里東湖山。元處士張爚建。今遺址在。

歸鴻閣 在縣北三里黃土嶺。宋治平三年建,旁有「歸雲亭。」

隱天閣 在下鹿苑寺

「李紳書堂 」 在龍藏寺側。

「接山堂 」 在上鹿苑寺。

玉峰堂 在明心寺東。宋慶元中,翰林學士高文虎作。內有「秀堂」 、「藏書寮、雪廬。」

王右軍宅 ,在金庭山。羲之既去官,與東土人士盡山水之遊,弋釣為娛。後捨讀書樓為觀,即金庭觀。觀之東廡有右軍像及墨沼鵝池在焉。戴安道宅 ,在桃源鄉。鄉有戴村,村多戴姓者。《世說》:郄超每聞欲高尚隱退者,輒為辦百萬資,並為造立居宇。在剡為戴公起宅,甚精整。戴始往舊居,與所親書曰:「近至剡如官舍。」

阮肇宅 在縣南十里,即今「阮公廟。」

太平館 ,《南史》:「褚伯玉居剡中,齊高帝詔吳、會二郡以禮迎遣,辭病歸,乃敕於剡西白山立太平館居之。孔稚珪從其受道,於館側立碑。」 《宋書》:「伯玉隱身求志,居剡縣瀑布上,常處一樓,卒葬樓前。」 今西白山有瀑布泉。

王翁信舊居

王公別業 ,唐王緒居剡,一名「王緒」 ,舊居新昌縣。

《任公子釣臺 》在南安山,半壁磯石也。

「愛山亭 」 在孟塘山。宋尚書黃度建。

來青樓 在縣東陸家巷,宋參軍呂嶸建。元末,劉誠意、呂不用讀書於此。

黃氏山堂 在縣南百步許。宋黃庭堅所居,中有「飽山閣」 、「老山樓」 、「得心亭。」

石氏山齋

小小齋 在縣後,宋孝子呂升所居。又有「看秋樓」 ,樓前古柏一株,自宋迄今尚存。

涉趣園 宋石茂誠所營,中有虛心庵、棲息軒、雙清閣、可疑軒、松洞、桃洞殿、春徑、散金徑。王家園 在長潭。宋丞相王爚建。中有沂春亭、蒼雪觀、答春堂、閑遠樓、石板街、松花石。

陵墓附

本府。山陰、會稽二縣附郭。

夏禹陵 在會稽山西北五里。《越絕書》:「禹始也憂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會計。及其王也,巡狩大越,因病亡死,葬會稽。」 《皇覽》:禹塚在會稽山。自先秦古書帝王墓皆不稱陵,陵之名實自漢始。《吳越春秋》:「禹命群臣曰:『吾百歲之後,葬我會稽之山。葦槨桐棺,穿壙七尺,下無及泉。墳高三尺,土階三等。葬之後,日無改畝』。」 《史記正義》又引《會稽舊記》云:禹葬茅山,有聚土平壇,人功所作,故謂之千人壇,獨懸窆處不可億知。《嘉泰志》:是山之東有隴,隱若劍脊,西嚮而下,下有窆石。或云此正葬處,疑未敢信。窆石之左,是為禹廟,背湖而南嚮。然則古之宮廟,固有依丘隴而立者。明嘉靖中,閩人鄭善夫定在廟南可數十步許,知府南大吉信之,立石刻「大禹陵」 三大字,覆以亭,恐亦未足為據。而廟之建,則似起於無餘祀禹之日。《吳越春秋》:無餘從民所居,春秋祠禹墓於會稽,傳世十餘。末君不能自立,轉為編戶,禹祀斷絕千有餘年。有人生而言語,其語曰:「鳥獸呼,燕喋。」 燕喋,指天向禹墓曰:「我無餘,君之苗末,我方修前君祭,復我禹墓之祀,為民請福於天。」 眾民悅喜,皆助奉禹祭,因共立以承越後復夏王之祭。宋建隆二年,詔先代帝王陵寢,令所屬州縣遣近戶守視,其陵墓有隳毀者,亦加修葺。乾德四年,詔吳越立禹廟於會稽,置守陵五戶長吏,春秋奉祀。紹興元年,詔祀禹於越州。紹熙三年十月,修大禹陵廟。明洪武三「年,遣官訪歷代帝王陵寢,令各行省臣同詣所在,審視陵廟,並其圖以進。浙江行省進《大禹陵廟圖》。」 九年,令五百步之內,禁人樵採,設陵戶二人,有司督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