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8 (1700-1725).djvu/87

此页尚未校对

太平縣治 在百千山南。明成化五年,台州知府阮勤奏析黃巖南三鄉管都二十一,置縣。六年,知縣常完建治。十二年,知縣袁道又奏析溫之樂清、下山凡六都附益之。

縣丞署 在正堂左

主簿署 在縣丞宅左。明天啟間裁廢,今改典史署。

典史署 在縣丞署南。今廢為蔬圃。

布政分司 在縣治東南三百步。明知縣常完建。成化二十年,縣丞范亮修,今廢。

按察分司 在縣治西南三百步。明成化六年,知縣常完建,今廢。

府公館 在按察司東五十步。明成化間建,今廢。

陰陽學  、醫學 俱在縣治後街,今廢。便民倉 在縣治西。康熙十一年,縣丞張光恩改建。

養濟院 在縣後西街

台州府學校考書院社學附

通志縣志合載

本府。臨海縣附郭。

台州府儒學 在府治東南。宋初建於州治北。景祐二年,守范說徙東城。康定二年,守李防建學今所。淳熙七年,守唐仲友修。元至正間兵燬。明洪武初,知府范明敬建。正德三年又燬重建。嘉靖八年,詔建敬一亭,屬縣學,同時建。十年,詔建啟聖祠,屬縣學,亦同時建。

臨海縣學 「在縣治東一百步。宋時在縣治西南二十步。景祐二年,趙師范建。崇寧中,徙附於州。」 乾道九年,火。淳熙二年,郡守趙汝愚重修。寶慶初,令劉棟以其地狹,移建今地。後遷元妙觀,續又徙原處。德祐二年,火於兵。元至元「間,學官梁志道、至大間,達魯花赤馬必吉、男總管王居敬相繼建葺。」 至正末,復火。明洪武三年,令王貴、教諭胡繼善重建。十三年又火,令龐惟方重建。二十七年又火,令段凱重修。宣德時,令謝恂因火重建。正統二年,令劉剛、主簿卓宜購民地,增闢講堂。正統「中,令李文序、景泰中令孫振望及成化中縣令,前後相繼修葺。」 弘治間,郡守馬岱、陳釗相繼拓治。正德三年火。十五年,郡守顧璘徙元妙觀。嘉靖十八年,令胡子廉復還於故址。

皇清順治甲午,令徐玨重修。康熙壬戌,令趙之奎再

東湖書院 在舊淇水園。

上蔡書院 在東湖上。宋上蔡謝良佐,程門高弟,遭黨禁未解而卒。仲子克念,避難流落台州。紹興六年,給事中朱震奏官之。克念尋卒。嘉定中,郡守黃㽦請祀良佐於州學,而以克念子偕奉祀。景定三年,郡守王華甫遂建書院,徙祠焉。元至元間,徙元妙觀右。

鑑溪書院 在縣東一百里。元邑人柯釂建。丹崖書院 在龍顧山。恭愍陳遜建,今改為「恭愍祠。」

溪山第一書院 :在龍頭山側。朱文公親書「溪山第一」 扁額。現存邑人洪若皋讀書處。

南剛書院 在巾子山塔下,面靈江。康熙十一年,邑人洪若皋建,又名「淇山園。」

白雲書院 在府後龍顧山,逸庵陳遂建,《外縣》。

黃巖縣儒學 在縣南二百步。舊在東三里。宋治平間,即廟建學。元豐六年徙今址。元元貞二年陞州學。明洪武時,復為縣學。

皇清康熙九年燬,知縣張某、教諭徐光旭重建。

「樊川書院 」 在杜家村。

紫陽書院 在朱文公祠後。

回浦書院 在縣東五十里,今廢。

文獻書院 在委羽山側。元末浙江樞密副使劉仁本建,今廢。

柔川書院 在柔極山

「九溪書院 」 在芧畬。

社學 在大寺巷,今廢。

天台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二百步。前臨大溪,溪流舊分為三。讖云:「三水合一流,此地出公侯。」 宋紹興戊辰,大水沖突,溪流遂合,自此人文日振。舊基在縣西南四十步,雜居市廛,凡三徙至今地。慶曆七年建。淳熙中,令趙植、嘉泰二年令丁大榮、嘉定元年令詹阜民俱增修。元至元丙子,大成殿燬於寇,縣尹張伯達、劉慶相繼修復。至正十六年,復遇兵燹,邑人楊伯寧重建。明洪武初,敕天下所在立學,時知縣鄧林因舊址而新焉。三十三年,令張時習復新之。正統間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