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三卷目錄
金華府部彙考一
金華府建置沿革考
金華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金華府星野考
金華府山川考一
職方典第一千三卷
金華府部彙考一
金華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
本府
古揚州之域也,夏封為於越。春秋、戰國,吳、越兼併,由楚而秦。初置烏傷縣,屬會稽郡。漢封荊國,後又封吳國,地在封內。國除,仍屬會稽郡。新莽改烏傷為烏孝。光武時,復其名。初平三年,析烏傷置長山縣。吳赤烏八年,又析置永康縣,俱屬會稽郡。寶鼎元年,分會稽置東陽郡,以其郡在金華山之陽,瀔水之東也。而烏傷、長山、永康屬之。晉分天下為十九州,揚州統郡十八,東陽隸焉。宋元嘉三十年,分揚州為會州,統東陽郡。孝建初,改會州為東揚州,後併入揚州,改揚州刺史曰牧,東陽隸焉。梁普通六年,復立東揚州,統東陽郡;十年,割吳郡之建德來屬。大同六年,改東陽郡為金華郡,尋復舊。陳永定三年,省東揚州,并屬揚州,改東陽郡為縉州,尋復立東揚州屬之。隋開皇九年,省東揚州,廢東陽郡,置婺州。蓋以天文為婺女分野,因名州云。改長山縣曰吳寧,婺州仍領縣三,曰永康、烏傷。吳寧十二年,改吳寧為東陽;十八年,改東陽為金華。大業初,改婺州為東陽郡。唐武德四年,改東陽郡為婺州,改永康為麗州,烏傷為綢州,以建德縣隸嚴州。六年,廢綢州為義烏,廢麗州為永康。而婺州之領縣三,曰永康、義烏、金華。貞觀元年,婺州隸江南道。咸亨五年,析金華西郡置蘭谿縣。垂拱二年,析義烏之東置東陽縣,仍郡舊名也。改金華縣為金山。天授初,析永康置武義縣,尋改為武成。長安四年,改金山仍為金華。開元二十一年,婺州隸江南東道。天寶元年,改婺州為東陽郡,領縣六,曰金華、義烏、永康、東陽、蘭谿、武成。十三載,析義烏之北鄙與蘭谿之東二鄉,置浦陽縣。至德二載,分江南為浙東西道,東陽郡隸東道。乾元元年,復以東陽郡為婺州。大曆十四年,合浙東西為兩浙道。建中初,復分為浙東西道。二年合。貞元三年復分,分時婺屬於東。天祐中,改武成為武義縣。梁開平初,封錢鏐為吳越王,婺屬吳越國。貞明三年,改浦陽為浦江縣,東陽為東場縣。晉天福四年,升婺州為武勝軍,又升為武勝府。宋太平興國三年,錢俶納土,吳越國除,改東場為東陽縣。婺州領縣七,曰金華、義烏、永康、東陽、蘭谿、武義、浦江。淳化元年,改武勝軍為保寧軍。至道三年,婺州屬兩浙路。熙寧七年,分浙東西為兩路。九月,復合為一。九年復分。十年復合,分時婺屬於東。紹興二年,分浙為東西二路,東路治紹興府,督婺州。元至元十四年,改為婺州路,屬江淮行省。二十一年,改曰「江浙等處行中書省」 ,婺州路屬之。又置「浙東海右道肅政廉訪司於婺州路。元貞初,升蘭谿為州,屬本路。明克元,改婺州路為寧越府,尋又改為金華府。洪武元年,改江浙為浙江等處行中書省,金華府隸焉。二年復以蘭谿為縣。九年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金華府隸焉」 ,領縣七。成化七年,析義烏置湯溪縣,而金華府之領縣八,曰金華,蘭谿、東陽、義烏、永康、武義、浦江、湯溪。
皇清因之。
金華縣:〈附郭。〉
東漢析烏傷置長山縣,屬會稽郡。三國吳,長山縣屬東陽郡。晉、宋、齊、梁、陳因之。隋改名吳寧,又改名東陽,後改為金華縣,屬婺州。唐改名金山,尋復名金華,屬婺州。後五代,金華縣屬吳越國。宋,金華縣屬婺州。元,金華縣屬婺州路。明,金華縣屬寧越府,尋屬金華府。
皇清因之。
蘭谿縣
唐析金華置蘭谿縣,屬婺州。後五代蘭谿縣屬吳越國。宋蘭谿縣屬婺州。元升為蘭谿州,屬婺州路。明復為蘭谿縣,屬寧越府,尋屬金華府。
皇清因之。
東陽縣
唐析義烏置東陽縣,屬婺州。後五代改名「東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