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在縣東南七里
南湖 在縣南五里
東湖 在縣南二十里
草馬湖 在縣西南五里。
王趙湖 在縣北八里
長湖 ,在縣北一十二里。
天碧湖 在縣北一十里。
古泉 在縣東五里
張泉 在縣東五里
後溪泉 在縣東一十五里。
毛狸潭泉 :在縣東一十五里。
黃雌泉 在縣東一十五里。
遶泉 在縣東一十五里。
楊泉 在縣東北二十里。
大遶泉 在縣東一十五里。
酒方泉 在縣東北二十里。
來下泉 在縣東北一十里。
吳家泉 在縣東二里
尤泉 在縣東北三十里。
「醴泉 」 ,在縣西書臺山下。
大悲泉 在縣西三十里。
雙泉 在縣西五里
麻車潭泉 :在縣西二十五里。
後樹潭泉 :在縣西二十五里。
寶泉 在縣南二十里
石頭泉 在縣南一十五里。
童泉 在縣北一十五里。
西隴井 在縣東一十五里。
甘泉井 在縣南二十里。
彭城井 在縣西一里
雙井 在縣南三里
石井 在縣北一十五里。
龍鳴井 在縣北一十里。
九井 在縣北四十里
義井 在縣東三槐坊
浦江縣
仙華山 在縣北八里。一名仙姑山,又名少女峰。《東陽志》謂「軒轅少女於此上升,故名。」
周公山 ,在縣南十里。其狀若巨人,儼坐幃幕中,蓋縣之向山也。
龍峰山 在縣東一里。環峙縣左,地勢迴旋,而靈沖之氣不洩,蓋縣治之輔山也。其巔有塔七層。
深裊山 在縣西五十里。重峰複嶺,峭拔萬仞。其下溪流清澈,瀅無泥滓,蓋浦江之原委也。湖山 在縣東十里。兩山對立,江水中流,又名湖山峽。說者謂縣治水口,此其第一關也。登高山 在縣東二十五里。相傳為太史呂伯恭重九日於此登高,故名。
金芙蓉山 在縣東二十五里。一名「香巖山。」 白麟溪之源出焉。溪側有孝感泉。
元麓山 在縣東二十六里。下有飛泉,宋濂與鄭元數觀之,造《飛泉操》,鼓之琴,書諸崖石,其辭曰:「飛泉兮瀏瀏,洗耳固非兮胡飲我牛,覆謂我汙兮移彼上流。具人之形兮奈何忘人之憂。」 東明山 在縣東三十里大澤中,隱然突起。元青田尉邵德璋創精舍於此,以教其族人。內有成性、四勿、繼善、九思、四齋,旁有水一泓,曰「靈淵。」 淵之東百步許,有泉冷然,老梅橫蹲其上,曰「梅花泉。」
青蘿山 在縣東三十里。元至正三年,宋濂築青蘿山房,自金華徙家於此,所著有《青蘿山雜言》。
雞冠山 ,在縣東三十五里。山極高,晴霽時登之,可俯瞷二百里外。滄茫中見一線微白者,錢塘江也。
球山 在縣東四十里,聳峙水口,又名「球山峽。」 黃墅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又二十里而界於諸暨。
石牛山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山側有池,池中有石牛,水涸而見。載在呂東萊《越錄》中。
康侯山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一名「官巖。」 上有胡侍郎廟,山半有穴若屋,可容數人。絕頂有池,深可三、四尺,週迴二十五丈。久雨不增,旱亦不減。
高峰山 在縣南十五里。如插筆,名「貴人峰。」 白石山 在縣南十五里。
烏蜀山 ,在縣南三十五里。其山突然中起,眾山皆左右環衛,梅溪之源出焉。
小嵩山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蘭谿之西,有嵩山,山有中岳廟,元帥蔣可大作寨於此,《岳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