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9 (1700-1725).djvu/85

此页尚未校对

《上霄洞》
明·王埜

吾聞北山陽,巖壑實相竅。何年開鴻濛,隨地通突奧。 朝真高難扳,冰壺深莫料。詭怪者雙龍,厓室最蒼峭。 上霄雖晚出,煙霞寄孤嶠。尋源陟空山,訪跡款遺廟。 始探頗褊窄,稍入亦窈窕。上穴由梯升,旁穿須火照。 青厂既鬱鬱,白乳仍皭皭。旁通多曲折,幽眇轉奇妙。 窮探豈不欲,所畏自微爝。昏昏蝙蝠飛,悄悄鼪鼯叫。 「或疑洞靈出,或恐山鬼嘯。又聞村中氓,鑿石供灰燒。 俄然得深竇,空城盡登眺。何人不好事,窒塞迷其要。 此雖幸獨存,荒僻委蓬藋。倘移傍京邑,車馬日號召。 了知神仙事,茫昧不堪弔。豈有隱淪士,巖築像惟肖。 畬田沃可耕,澗水清可釣。平生愛泉石,自謂饑可療。 喜茲近五隱,來住足談笑。此意復誰」論,行行逢荷篠。

金華府部紀事

《龍城錄》:賈宣伯愛金華山,即今雙溪別界,其北有仙 洞,俗呼為劉先生隱息處。其內有三十六室,廣三十 六里,石刻上以松炬照之云:「劉嚴字仲卿,漢室射聲 校尉。」當恭顯之際,極諫被貶於東陬,隱跡於此,莫知 所終,即道士蕭至元所記也。山口人時得玉篆牌,俗 傳劉仲卿每至中元日來降洞中,州人祈福,尋谿口 「邊得此者,當巨富。」此亦未必為然。然仲卿亦梅子真 之徒歟。

《宋史洪邁傳》:「邁知婺州,奏金華田多沙,勢不受水,五 日不雨則旱。故境內陂湖最當繕治,命耕者出力,田 主出穀,凡為公私塘堰及湖,總之為八百三十七所。」 《吳芾傳》:芾如婺州至郡,勸民義役。金華長仙鄉民十 有一家,自以甲乙第其產,相次執役,幾二十年。芾輿 致十一人者,與合宴,更其鄉曰「循理」,里曰信義,以褒 異之。

《府志》:「宣和初,方臘之亂,邑大姓唐氏、胡氏起義兵捍 禦鄉井,有功降寇。餘黨銜怨,誣二家實同為亂,廷議 欲發兵屠之,光祿卿潘杲請以百口保其不反,由是 獲免,二家謝以金帛,卻不受。」

蘇遲,文定公之長子,常守婺,愛靈洞山水之美,因葬 焉。吳禮部云:「嘗聞長老言,蘇公卜地時,命劉某者陪 葬。師來,劉亦自營一塚於山下。」其後蘇氏多聞人。劉 氏子渭者,魁嘉定庚辰多士,故後人往往睥睨其處。 夫禨祥之說,固知道者所鄙,而山水佳處,風氣停函, 徵應自爾也。

陳慎永康人。宣和中,納粟賑饑,授忠州助教。寇亂,積 骸平野,躬率二子收瘞之。紹興中,二子良臣、良能並 第進士授官。乾道間,歲大歉,為粥以食饑者,鄰有逋 稅代償之。復建橋三處:曰上降,曰「下降」,曰東濟,甃道 以便行役。孫五人亦相繼登淳熙進士,人以為施德 之報。

明祖克婺州,宣諭百姓曰:「我兵足而食不足,欲加倍 借糧,俟克江浙後,乃仍舊科徵。」後平張士誠,遂免倍 徵之糧,惟僧道不免。

先是梁開平中,赤松檀道士周某獻赤松澗西秔米 於錢。武肅王曰:「此實仙種,三秋穗重香濃,止五十區。 鼠則野狸逐之,雀則蒼鷹逐之。」王密遣張思敬往視, 果然,遂賜紫衣錢帛。明沿舊例,歲供香米三十石。太 祖曰:「吾訪知民,揀擇圓淨者,用黃絹袋盛貯,封護進 呈。今後只作秋糧,一體送納,不須歲貢勞民。」自此遂 絕。

宣德初,東陽舉人吳昉、杜瑄、李敘會試不第,將歸,聞 造太極殿,相約往觀。猝遇宣廟微行,省工惶遽欲避, 而內官呵止,俯伏道左。帝問「何來?」具以名地對。又問 曰:「汝欲官乎?」各對曰:「即欲官,不敢邀天寵。」帝命內官 送至吏部,過堂唱名。補闕吳昉吏部主事,杜瑄兵科 給事中,李敘監察御史,一時聞者皆以為奇遇。 嘉靖八年,永嘉學宮前狀元峰,元旦有五色祥雲,竟 日不散。是年會試,王崇第二,程文德第八,趙鸞第十 四,皆《尚書》首卷,時號「三書魁天下。」廷對,文德及第,崇 二甲,傳臚。

明初定賦,視其田土之肥瘠以為輕重,重則起運本 色,次則存留,而京庫折銀,謂之「輕齎。」明祖下婺之日, 知婺山田磽瘠,故全浙折銀有十萬五百石,而婺獨 派十萬石有餘,此量地制賦,不刊之定典也。弘治間, 湖州等處偶值災傷,其民夤緣妄訴,借撥金華折米, 以輕彼賦。上司不察,屢有紛更。至嘉靖初,本府折銀 僅存二萬三千餘石,婺民緣此每歲多派糧銀三萬 餘兩,不勝疲困。永康、金華民人應全申冕、施大本乃 倡「奏復」之議,列狀司府。時郡守劉欒、張鉞目擊民隱, 相繼力爭,全等赴闕哀奏,大本因此路亡。全與冕於 嘉靖十一年跟隨郡守姚某赴省爭復。姚與湖州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