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32

此页尚未校对

山,修道不知所終。今壁上有《人形》二,晴日視之,宛然。

圭文山 在縣西十里。有徐球「圭峰深處半雲松」 之詠。

鍾山 在縣西四十里,洞泉下注。

九峰山 ,在縣西十五里。

三峰山 在縣西二十五里。

主峰 在縣西三十里

筆峰 在縣西三十里,一名「菊峰。」

蒿峰 在縣西五十里

白沙嶺 在縣東南二里,通桐廬界。

羅嶺 ,在縣東二十里,通新城界。上有池,大旱不竭。

歌舞嶺 在縣南五十里。伍子胥避難于此,喜而歌舞,故以名嶺。路通建德界。

塔嶺 ,在縣西五十里,路通淳安界。

桐嶺 ,在縣東六十里,路通新城縣界。

胥嶺 ,在縣南六十里。上有「子胥廟。」

湧泉巖 在縣南四里。下有唐令公廟,前有湧泉池。

千佛巖 在縣東十五里。昔邑人方子容因母病,鑿《千佛》於石,以祈母壽。

百聖巖 在縣東十五里,其高為最,相傳神鞭其峰墮落,又為梁明山。

雲峰巖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四面如削,一峰宛在雲中。

楊山洞 在縣西北四十里。洞中可容四五百人,崖上乳滴如羅漢像如蓮花。相傳昔有異人楊嵩隱此修煉,不知所之。床釜之跡,至今存焉。鍾山洞 在縣西三十五里,幽雅可愛,洞泉不竭,昔有修道者居之。

後柏洞 ,在縣西北三十里。

胥洞 在縣南胥嶺,洞中有泉不竭。

擔石 在縣東三十五里。舊傳有郎將軍者以勇力稱,肩石至此,層疊成臺,上有偃松十數本。柱石 在縣東三十五里。擔石之東,石紋層疊,過者輒以木梗支之,云「健步。」

天目溪 在縣東一里。源出於潛縣天目山,遶縣境而南達桐江。宋《新定續志》云:「溪可勝百觓舟。」

前溪 距縣二里。源出柳柏鄉,經分水鄉入安定,會於天目溪。

月溪 在縣西三里

傖父溪 :在縣東五里。

錦溪 在縣東十里,有渡通桐廬。

邵舍溪 在縣西十里

雙溪 距縣三十里

羅溪 ,在縣西四十里。

印渚溪 在縣北十里,有渡,通於潛。

廣陵溪 ,在縣東六十里。源出新城廣陵鄉,故名。

鐘潭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相傳有古鐘沒潭中,其紐猶見,漁人撼之,莫能動。

黃潭 按《縣志》名橫潭,在縣東一里。

白沙潭 :在縣東一里。

千佛潭 ,即新功德水。在縣西三十里安禪寺前。其水自寺坂田底透出,冬煖夏涼,甘美非常,不盈不涸。

皇清康熙十年,大旱,數里居民資為烹煮之用。

碧浦潭 按《縣志》名畢浦潭,在縣東十二里,桐分交界之地。

桐山潭 :在縣西十五里。

錢灣潭 在東北。按《縣志》,在縣東南一里吳灘   河頭灘   、嚴灘。

錢灣灘  邏逋灘 按《縣志》,名「羅浦灘。」 何灘 按《縣志》,名「何師灘。」

落灘 以上俱在縣東南。《舊志》:自縣界天目溪南東流至桐廬二十四灘。《新志》十七灘,惟吳灘而下七灘隸分水,其他入桐廬。

百合池 ,在縣東六十一里。唐上元中,浲水奔注,積成池。

嚴州府城池考   通志府縣志合載

本府。建德縣附郭。

嚴州府城池 :西南臨水,東北倚山。唐中和間,刺史陳晟築,周十九里。宋宣和三年,平方臘,知州周恪重築,縮為十二里二步。城有八門:東曰望雲,南曰定川,曰安流,西曰安泰,曰和平。北曰嘉貺,東北曰百順,西南曰善利。紹興八年,知州董弅修築。元因之。至正十八年三月,明兵從徽州下建德路李文忠改築今城,西北正東,移入。